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年说“马踏飞燕”

(2014-02-04 15:54:38)
标签:

甘肃

武威

铜奔马

马踏飞燕

旅游

分类: 国内游记

今天是201424日,农历甲午年正月初五,也就是马年正月初五。年还没过完,说马就不算晚。

记得是在1992年,我到兰州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多谢会议承办方甘肃省会计学会的周到安排,我们有机会到武威市考察。武威,也称凉州(就是凉州词中的那个凉州),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公元前121年,因汉武帝表彰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而授予其武功军威而得名。

在武威市,我们重点参观了著名的雷台汉墓遗址,展品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马踏飞燕”青铜雕塑。

根据讲解员的介绍,1969年,在武威的一片东汉晚期墓葬中出土了大量汉代文物。19708月,这批文物被送到甘肃省博物馆进行修复和保护。其中有一匹呈奔驰状态的铜马,重7.15公斤,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厘米,马头顶缨飘动,昂首扬尾,三足腾空,右后蹄踏在一只展翅回首的飞燕上,骏马凌空、骁勇矫健的雄姿被显示得淋漓尽致。

19719月中旬,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郭沫若先生参观了甘肃省博物馆的历史文物陈列。郭老对武威雷台出土文物中的这匹铜奔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讲解员绘声绘色地告诉我们,郭老认为,这一艺术形象不仅构思奇特、造型优美,而且在两个方面体现了古代工匠的创新技能。首先,这匹马三蹄腾空,只有右后蹄着地,重心过于集中,很难保持平衡和稳定,但是古代工匠设计了一只燕子以分散重心,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次,西方国家的雕塑家为了表示某个动物能够飞翔,往往给这个动物加上一副鸟类的翅膀,例如在西方油画中见到的天使、飞马等。但是中国古代工匠却通过马蹄下的飞燕喻有形于无形,说明马比燕子飞得还高,并借助于燕子回头说明马的飞行速度比燕子还快。

如此一只燕子,既有效地解决了力学问题,又弘扬了独到的美学内涵,堪称青铜艺术的极品,充分表现了古代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铸造技艺。

该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切形神兼备、工艺精湛。据说,这匹铜马的身高、腿长、肩宽等部位的尺寸比例均完全符合古代相马经中所介绍的良驹标准,因此,有人认为它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品,而且是千里马的范本。

郭沫若先生根据这尊铜奔马雕塑的特点将其命名为“马踏飞燕”。

198310月,马踏飞燕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这是我在网络上下载的“马踏飞燕”图片和中国旅游标志图片。
马年说“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堪称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上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