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价评论侃侃而谈休闲 |
分类: 有感 |
周末,和儿子聊天。
他看了我写的博文《的哥侃房价》,针对博文中的三种观点逐一进行评论。
他说文中的第二种观点,即的哥乙的想法“只要中国要发展、要建设,房价就不可能降低”是最不靠谱的。他认为,这是的哥乙的一厢情愿。中国的建设发展建设是大方向,大目标,但是发展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有多种,并不能单独依靠高房价来实现,而且持续上涨的高房价还有可能影响制约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前一阶段,一些政策性文件上经常可以见到“防止经济过热”、“实现软着陆”等提法,已经说明了政府的观点。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或者遏制高房价,不是喊口号、下命令就可以解决问题。因为这毕竟是个市场问题,需要采用适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制度和手段,包括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市场手段等多管齐下来解决。而且,目前房价奇高不下的社会现象是多年来各种因素叠加累计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可能指望一个文件、一个制度就药到病除。
儿子对的哥甲的观点褒贬参半。他认为的哥甲的观点来自于对一些小区入住率的调查统计,这种方法很好,有数据支持。但是其分析结果过于片面。因为,现实社会中,并非所有未入住的购房者都是为了投资变现,其中相当比例是出于保值的目的。例如,一个人5年前手里有100万的储蓄,可以在天津中心城区不错地段买套100平米的房子,现在经过5年的积累,他手里储蓄增加到150万元,但是原先价值100万的房子的价格已经上升到200万。房价上升的速度远高于收入增长速度和储蓄积累速度。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他的孩子还在上小学,他也必然选择贷款买房,主要是考虑到房价按照这个速度上涨,他的储蓄金额与房子价格的差距越来越远,等到孩子需要房子结婚时他已经买不起房子了。所以,贷款买房才是比较有效的保值方式。
儿子没有否定的哥丙的观点,但是提出了一些修正。他认为,“美国的经济支柱是制造业”的说法不够准确。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政府提倡建立以创新、服务为导向的新型业态结构,例如金融业、软件业、文化创意产业等。这样的产业政策导致美国的许多大型传统制造业,特别是一些资源密集型行业纷纷外迁,例如汽车制造业、飞机制造业等。直到近几年,美国政府的产业政策逐渐有所调整,鼓励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并适当给予政策支持,传统制造业因此成为美国的经济支柱之一。这与金融危机对美国产业结构的影响不无关系。
我原来想和儿子讨论两个问题:第一,房价是否还会继续上升?第二,现在投资房子是否真能实现保值?但是儿子引经据典的侃侃而谈,让我忘记了想问的问题。
以后有机会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