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MPAcc答辩结果的联想
(2013-05-18 22:49:41)
标签: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答辩论文休闲 |
分类: 有感 |
到今天下午6点,南开大学2013年度春季MPAcc答辩告一段落。
这次答辩有一个特点:首次实行全部盲答,即在原先盲审和导师不参加答辩的基础上,所有参加答辩学生的论文封面上一律不显示学生姓名和导师的姓名,从而将人情因素对答辩结果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据我现在了解的信息,这次参加答辩的将近70名学生中,有两名学生的论文被出具否定意见,有两名学生的论文被出具保留意见(未全票通过),另外还有数名同学的论文被出具了加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这个结果略高于往年的水平。
对于这个结果,有些人认为这是实行盲答、导致答辩老师责任心增强的结果;也有人认为这是MPAcc论文质量下降的表现。还有人认为这种情况是MPAcc教育管理制度不合理所至;他们认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应该强调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而不应该关注研究能力,因此不应该以论文写作和答辩作为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如果非要求他们写,极有可能诱发学生生编硬造,甚至抄袭复制的行为。我认为,上述各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
据我的认识,MPAcc是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目标是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的会计专门人才。在目前情况下,社会上没有一套公认的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的评价标准,所以只能通过论文答辩来确定学生是否达到了预订的培养目标。也就是说,论文答辩的确不是评价和判断学生是否达到高素质会计专门人才的最优标准,但却是目前制度背景下唯一可行的操作标准。
从目前情况看,在现在制度环境下,学生只能通过论文的写作和答辩来证明自身的能力的水平。如果有些学生不认可这种制度,不接受这种制度的要求,他可以不服从这种制度的规定,但是也必须承担因此而导致代价,也就是放弃他在这种制度下能够获得的既得利益。
从长远观点看,是否将论文写作和答辩作为获得专业学位的必要条件,应该区分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网络上选择较早开办会计专业硕士教育的五个国家或地区,每个国家或地区选择10开办会计专业硕士项目的院校,了解各院校对会计专业硕士学生的论文要求及其存在的差异。我们调查的情况汇总如下:
美国:大部分学校没有论文要求,学生修够学分即可获得学位。只有两所学位对申请会计硕士有论文要求。
英国:所有学校均有论文要求,虽然论文不一定记学分,但学生没有完成论文不能获得学位。
法国:所有学校均有论文要求且记学分,但论文分为两种:可做实习报告或者研究性论文。具体做哪一类论文,学生可以与导师讨论决定。
澳大利亚:所有院校的学分要求中均没有对论文写作的要求。
中国台湾:所有院校均有论文要求,虽然论文不一定记学分,但学生没有完成论文不能获得学位。有的还要求硕士论文的相关内容要发表后才能毕业。
根据上述查询结果,考虑中国的情况,我们认为,首先,对于工作年限较长(例如10年及以上),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学生,可以不将论文作为其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只要修满学分即可获得学位。
其次,对于工作年限较短(例如3-9年),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学生,应该将论文作为其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且应该符合上述教指委对论文选题和写作的要求。
第三,对于基本没有工作经验的的学生,应该将论文作为其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但是许可其撰写实习报告类型的论文。
上述建议是否可行,需要进一步的政策研究和实践检验,也希望路过的各位朋友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