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台湾历史博物馆馆藏铜器——文物撷珍(十)

(2013-05-02 23:46:32)
标签:

铜器

历史

纹饰

休闲

分类: 书签收集纵横谈

这是一套介绍台湾历史博物馆馆藏铜器的书签,铜质镀金,六枚,长圆形,镂空雕刻工艺。2004年,我和南开大学的几位老师,应台湾MBA学员的邀请赴台湾参访。承蒙邀请方周到安排,让我们有机会到位于台南市的历史博物馆参观,我也才因此有机会买到这套书签。

各枚书签正面上端是台湾历史博物馆徽章标记,当中是博物馆馆藏铜器的图片,徽章和铜器图片的纹饰清晰,用手触摸有凹凸感,与网络上查到的该器物图片相比,确有神似之处。因为这套书签采用镂空雕刻工艺,背面的图案与正面相同,但是背面图案上没有雕刻的纹饰。每枚书签被固定在黑色的纸板上,纸板的背面用繁体中文和英文分别说明书签正面铜器的年代、名称、规格、出土时间和地点(不是都有),以及该铜器的工艺特点等。

第一排自左至右分别是:商晚期 觚;春秋 蟠龙方壶;春秋中期 方壶。

台湾历史博物馆馆藏铜器——文物撷珍(十)

 

第二排是第一排书签纸板背面的文字说明。

台湾历史博物馆馆藏铜器——文物撷珍(十)

 

由于纸板上文字较小,且黑纸上的金字有些晃眼,不易看清楚,转录如下:

商晚期觚:该32.4公分。口径15.6公分;饮酒器,大喇叭口细腰,器体细长,下为矮圈足。器身纹饰以兽面纹为主,雷纹为地。器身上有四组长形弧瓣,并对齐圈足上方四个棱弧,器形比例纹饰均美,觚口缘微裂。

春秋蟠龙方壶:高90公分,径15.2公分。此器民国十二年(即1923年,博主注)于河南新郑出土,器身略作长方形,下有圈足。旁有双龙衔环为耳。圈足下又有双龙伏底为座,口缘是镂空的蟠虺,腹身则亦饰以蟠虺纹。制作极为精细,坚实而古朴。为礼器之一种。

春秋中期方壶:高23.7公分,宽24公分。此器有铭文一百五十二字,盖上铭文在口外四周,器上铭文即刻于腹内。器身略作长方形,器角圆转,下有圈足,旁有两兽耳套环。盖沿下饰以莲瓣纹一道,窃曲纹一道。口沿下饰环带纹一周。腹四面各饰以一首两身蛟龙纹。纹饰均做半浮雕状。圈足也饰以莲瓣纹一周。

第三排自左至右分别是:春秋 螭纽特钟;西周早期 祖辛爵;战国 提链壶。

台湾历史博物馆馆藏铜器——文物撷珍(十)
    第四排是第三排书签纸板背面的文字说明。

台湾历史博物馆馆藏铜器——文物撷珍(十)

 

春秋螭纽特钟:高95公分,口径52公分。此器民国十二年于河南新郑出土,并于民国25年(即1936年,博主注)参加伦敦国际艺展。博古图:「钟,乐之始也,大者为特钟,则独重其一,是律倍黄钟之数而成者也。」此特钟,体形硕大,上有悬纽做蟠螭状。篆间有罗纹状乳丁三十六枚,并饰以饕餮纹。此器重二百三十二近又九两,为出土最重者。

西周早期祖辛爵:长17.5公分,宽7.5公分,高18.5公分。此器器身作圆柱形,圆底。口部有尾有流,口上端有两柱对立,旁有鋬(此字发音pan,四声,指器物上用手提的部分,博主注),内刻「祖辛」二字。腹下三尖形足,成等腰三角形排列,器身纹饰已因年代久远而剥落。

战国提链壶:高31公分,口径8公分。酒器,圆口有盖颈长。器体圆浑,有高圈足。小小圆耳附提链,腹饰凹弦纹四匝。云纹蟠螭纹极为精细,颈肩部及座饰阴刻,尖长三角单位云纹。

看了上述说明之后,对如下几个概念不理解:

1.什么是饕餮纹。据说,饕餮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很能吃的动物,饕餮纹是否就是以饕餮造型为基本元素的花纹?

2.什么是雷纹?

3.什么是窃曲纹?

恳请各位过路的大虾不吝赐教。在下先行谢过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