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台北故宫馆藏的玉器——文物撷珍(四)

(2013-04-06 17:39:41)
标签:

翠玉

白菜

蝈蝈

休闲

分类: 书签收集纵横谈

这是介绍台北故宫珍贵玉器的书签。

书签封套和书签正面以浅灰色为底色,封套的右上角和书签的上方有虎头瓦当图案的背景,书签下方是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珍贵玉器的图片,下面的文字说明该玉器的朝代和名称。

 自左至右,各枚书签图片分别是:清 碧玉鳌鱼花插、清 翠玉龙纹手镯一对、汉 玉辟邪、清 翠玉白菜。 

台北故宫馆藏的玉器——文物撷珍(四)

 

上述几件玉器中,知名度最高的当属翠玉白菜。这是用一块绿白参半的翠玉雕琢而成的工艺品。白菜高18.7公分,宽9.1公分,厚约5.07公分,所以应该说是个“小白菜”。雕琢这棵白菜的工匠巧妙地运用玉料的天然色泽分布,将玉石料原有的裂纹和瑕疵不露痕迹“藏”进叶片的皱折之间,不仅雕琢出一棵青翠欲滴、栩栩如生的白菜,还在菜叶上雕出了一只蝈蝈和一只蚂蚱。

这是在网络上下载的翠玉白菜图片,比书签上的白菜清晰一些,但是也看不清蝈蝈和蚂蚱。 台北故宫馆藏的玉器——文物撷珍(四)
    2003年我第一次到台湾参加会议,有机会第一次游览台北故宫。那时,台湾还没有对大陆游客开放,故宫的里游客比2010年少很多。因此我有机会近距离的仔细观赏翠玉白菜,并可以借助玻璃展柜上的放大镜看到菜邦上的脉络、菜叶上的纹路,还有那只蝈蝈的翅膀和眼睛。

2010年的台北故宫,各个展厅都人满为患。而且所有第一次去参观的人都希望亲眼看到那个寓意“百财”的白菜,所以观赏翠玉白菜的人格外的多,最少要排半个小时的队。平均每个人在展柜前停留的时间不足半分钟,根本没有用放大镜仔细观赏的可能。

前几年,观看《台北故宫》系列片,了解到一则与翠玉白菜有关的消息。转述如下:20073月,“‘翠玉白菜’遭损伤”的消息,曾在台湾民众中引发轩然大波。当时,“翠玉白菜”南下高雄展出刚回到台北故宫,一位细心的游客突然发现“白菜”上那只螽斯(即蝈蝈)的左须缺了一小截。消息一传出,舆论哗然,台北故宫博物院顿时成为众矢之的。有关方面甚至表示要成立“真相调查委员会”,查明原因,追究责任。最终的调查结果让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管理者松了一口气——上世纪60年代拍摄的“翠玉白菜”照片显示,“白菜”上这只螽斯的须其实早就断了。据有关专家判断,应该是当年在清宫时就有的“旧伤”,只是这之前没有人留意到而已。

上述消息说明,翠玉白菜在台湾民众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高,才能受到如此之高的社会关注。说来惭愧,尽管我曾经用放大镜仔细地观赏过翠玉白菜和白菜叶子上的蝈蝈,但是我真的没有注意到蝈蝈的须子是断了一截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