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应大学的校徽:笔比剑强——书签中的高校掠影(九)

标签:
日本庆应大学笔比剑强杂谈 |
分类: 书签收集纵横谈 |
2011年11月,我和我的一位同事代表会计学精品课程组出访日本的几家大学。其间在访问庆应大学时买到一枚精美的镂空刻花镀金书签。在介绍书签之前,先回顾与其相关的日本之行。
我这位同事曾经在日本一桥大学留学数年,获得一桥大学的博士后回国。这次承蒙她的博士导师尾畑裕先生多方协助,使得我们得以在五天的行程中顺利访问一桥大学、神户大学、名古屋大学、庆应大学,并参加了在高千穗大学举办的关东地区会计学会年会,还专程赴广岛拜访了曾经于1987年在南开大学会计学系讲学的神森智先生。当年,我是有幸聆听神森先生授课的六名硕士研究生之一。行程紧张是不用说的,但是收获也确实颇丰。我们对日本不同大学会计学专业的教学理念、课程安排、教学方法的特色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对于我们的精品课建设有很大帮助。
访问庆应大学时,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名叫横田绘理的女教授。
通过与横田教授的交谈,我们得知,庆应大学是庆应义塾大学的简称,建立于1858年,是日本最有名的私立大学之一,与早稻田大学并称为“日本私学双雄”。创始人福泽谕吉被誉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他本人生性怡淡,极端痛恨权术,不愿投身政界,也不鼓励学生从政。这种低调务实的精神成了庆应办学的传统,并且导致庆应毕业生从政比例较小,多数凭自己的专业知识、聪明才智、务实精神去开创局面。因此,至今庆应的毕业生从政人数和担任国家公务员的人数略低于东京大学和早稻田大学。但在日本的实业领域中,庆应大学毕业的学生占据了较高的比例。据1990年统计,日本2000家大企业中,担任社长职务以东京大学和庆应大学毕业生为多。
通过与横田教授的交谈,我们还了解到,庆应非常注重学生的培养质量。在学生规模与质量的权衡方面,庆应选择了后者。比如招收博士生方面,商学研究科有10名教授可以招收博士生,且招生名额没有限制,但每年录取博士的人数只控制在8人左右。这种严格的教学质量管理的直接后果是,庆应的毕业生中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和企业家精英,现任东北财经大学校长的李维安教授就毕业于庆应大学。这种少而精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横田教授特别带领我们参观了位于庆应大学主校区的图书馆。由于庆应大学的前身为一所研究经荷兰传入日本的西洋科学的小型私塾,这座历久弥新的图书馆的建筑风格与欧洲国家的哥特式尖塔有几分相象。当时正是深秋季节,红墙白窗的图书馆在金灿灿的银杏树叶的映衬下,透露出厚重的历史气息和文化底蕴。这是我在网络上下载的图书馆外景图片。
这是我拍摄的图书馆门口上方的名牌,最右边的“庆应”两个字被树叶的影子遮住了。
这是图书馆楼梯转弯处窗口的彩色玻璃画,乍一看,颇有些象欧美国家教堂的装潢风格。
在庆应大学的校园商店内,我买到了这枚精美的书签。当时只是感觉这枚书签的图案和做工都不错。但是对于书签图案的含义并不是很清楚。
回国之后,我借助于网络搜索对书签图案的寓意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书签下半部分的建筑物图案就是主校区图书馆的剪影;上半部分中一张盾牌上两笔尖交叉的图案是庆应大学的校徽,寓意为“笔比剑强”。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以为具有欧美教堂风格的图书馆窗口的彩色玻璃画,实际是在用图画诠释校徽的含义。玻璃画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校徽的图案,在固定书签的纸板的左下角,也印有校徽的图案,你都看到了吗?
了解到书签和校徽的寓意之后,我不由想到,福泽谕吉在19世纪中叶就提出了“笔比剑强”的理念,如果当今日本政府接受并采纳福泽谕吉的这个观点,也许对日本国和周边国家来说都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