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绘画的此在(策展人的话)

(2014-07-07 17:10:59)
标签:

艺术

具象表现绘画

现象学

此在

分类: 艺术当代

绘画的此在

 

 

      当海德格尔用“此在”(Dasein)来界说人之存在时,他不再在传统的“现实存在”或者“现成性”角度来规定人的本质,而是试图在现象学和解释学意义上揭示人的可能之在。“此在”不是猪一般的现实的沦陷者,而是不断向着诸多可能性绽出的创造性的实存者。可能性高于现实性,因此艺术高于历史——这本来就是亚里士多德《诗学》里的原初教诲。可惜人类健忘。而遗忘这一点,人就沉沦于世了。

      人生此在既以“可能之在”为规定或使命,则艺术必然成为此在得以实现的通道。也就是说,唯有通过艺术,人生此在及其世界才是可揭示的。此在的现象学势必是艺术的现象学。于是我们在此说“此在的绘画”。

       但此在最难理解和言说。原因在于,作为可能之在的此在具有无限丰富的可能性,我们在此时此地不知道命运的脚步何时来临、从何而来、为谁而来;原因还在于,个体此在处身于生动具体而又不断弥漫的因缘联系的世界境域之中,我们被吸引入其中,我们被规定于其中;原因更在于,个体性的人生此在及其世界不断生成流变、动荡不息,而我们,我们这些尼采所谓的“理论人”,早就戴上了普遍化的概念性知识的有色眼镜,无视于个体变动不居的实存情态。现在我们慢慢知道了:这种无视显示着现代人的普遍无能。

       目光深邃的贾科梅蒂看到了这副有色眼镜,他有一句话听来不免玄乎:我不再能够直接地看,我通过我的认识来看你。——单凭这一句,贾科梅蒂就是一个地道的现象学家。贾氏的意思是说,直接的观看已经被“认识”“中介化”了,概念化的知识框架阻碍了视觉的直接性,掩盖了知觉的真实性。

       于是我们需要此在的现象学。于是我们在此说“此在的绘画”。此在的现象学首先要反思被科学-技术普遍宰制之下的人类实存处境,以现象学的直接性直面事物,介入此在,发动创造。“此在的绘画”首先要追问视觉的真实,关注艺术的真理性问题,思考个体性的创作与生活世界的开启之间的共属关系。在这条道上,不只塞尚,不只贾科梅蒂,不只法国具象表现绘画,也许还有世界上别处类似的艺术探索,而今天,我们在本次展览上看到的是来自中国的“此在的绘画”——中国具象表现绘画。

       本展览第一部分展出几位法国具象表现艺术家的作品,以及具象表现绘画自1990年代初由法籍华裔艺术家司徒立引入中国之后的发展历程的文献展示,呈现了法国与中国艺术家在这条道路上的同行之旅。本展览的主体部分展出20位中国具象表现艺术家的最新作品,集中体现了具象表现绘画强调现场直观的视觉真实和视域意义的感性构成的品格特征,以及艺术家立足自然的思想与创作姿态,以此来完成对“此在的绘画”这一展览主题的诠释。

       中国具象表现绘画在西子湖畔生成之际,正值欧洲艺术界激烈争论“当代艺术危机”的时期。那是1990年代初。历经20余年的艺术探索,中国具象表现绘画试图以自己的方式回应这一艺术危机命题,尤其关切我们时代的架上绘画的命运。而无论如何,无论成败,他们的努力都让我们相信:唯当“此在的绘画”成立,“绘画的此在”才是可能的。

 

                                                                                       2014年6月16日

 

 

 

此在的绘画

——中国具象表现绘画二十年

展览时间:2014年7月16-10月15日

展览地点:中华艺术宫

 

参展艺术家名单:

许  江、司徒立、焦小健、章晓明、杨参军、井士剑、蔡  枫、顾黎明

陈  焰、余旭鸿、郭健濓、赵  军、蒋  梁、林印吉、兰友利、孙  尧、

童雁汝南、张  淳、王乐其、刘彦瑢

 

策展人:孙周兴、蔡枫

 

主办单位:中华艺术宫

协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同济大学

承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现象学研究所、油画系

             同济大学艺术史与艺术哲学研究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