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课文,学作文》教学设计

(2022-07-02 12:50:47)
分类: 教学设计

                   读课文,学作文

                          ——《颐和园》读与写教学设计

                                          西安未央锦园小学    马学梅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今天换一种方式来学习语文,你们期待吗?换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呢?那就是六个字“读课文,学作文”。

(板书课题:读课文,学作文)

   读哪篇课文呢?就是我们已经学过的18  《颐和园》

(一)整体构思:首尾呼应,移步换景

1.找课文骨架

1)浏览课文,找出这篇课文的骨架。“骨架”就是指课文的提纲,这篇课文的提纲就是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游览顺序。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勾画出这篇课文的提纲。

 (生独立活动)

2)生交流

3)学生画句子。

     大家把我们刚才找出的句子都画出来了吗?

4)齐读句子。

(课件出示)

(此时为读课文阶段)

2.学搭架子

1)明确移步换景写法

    用笔圈画“游赏”一词。

 “游赏”把游玩的过程记下来就是游记。你看我们刚才勾画出来的课文的骨架,就是写游记,搭架子的方法。我们现在就来学搭架子。

(由读课文阶段过渡到学作文阶段)

师:作者边走边看,一路景物在变,把它写出来,就是移步换景。

(课件出示移步换景写法)

 2)读句子,指导移步换景写法

 师: 请你们把你刚才读过的句子再一句一句读一读,看看作者是如何移步换景的?

A生齐读第一句: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师:这是游记的开头方法之一,“美丽”这个词很重要,后面所写的内容都是围绕着“美丽”来写的。

用笔圈出“美丽”一词。

B生读第二个句子。“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师:这是我们看到的第一个景点。

C生读“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往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都收在眼底。”

师:这是我们看到的第二个景点。

D:生请读第三个句子。“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师:大家说,这是作者来到的第几个景点?

师:边走边看,就是移步换景。

E生读最后一句。“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师:刚才我们读到的句子中有哪一句和这一句相呼应?

师:这是与文章开头相呼应的结尾,请大家注意“美丽”一词。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写游记搭架子的方法。

3.板书:整体构思:首尾呼应,移步换景。

(二)段落表达:总提分说,层次分明

    架子搭好了,怎样把一段话写生动具体呢?我们选个段落读一读,读“登上万寿山”这一段。(课件出示万寿山一段)

  (生齐读)

1.读句子,找中心

1)再读慢一点,把第一句再读一读。

生齐读“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2)第一个句子有一个很重要的词——景色,那么它是不是告诉我们后面就要写景色了?

用笔圈出“景色”一词。PPT展示。

2.找景色,分层次

1)你们再读读,写了哪些景色?把它圈出来。

(生圈画)

2)我们来说说这一段看到了哪些景色,哪位同学来?

(生交流)

(根据回答引导学生找到作者最先看到什么,然后看到什么,再看到什么。)

3)是啊,这一段实际上是分三个层次写的。首先,近处看到了树丛,瓦屋和宫墙;继续往前面看是昆明湖的湖面和游船;再继续往远处看就隐隐约约看到城楼、白塔、是不是?

(课件依次出示这一段的几句话)

3、合作读,明层次

(1)下面我们一起来合作,来读读这段话,读出作者所描写的层次。

师读“登上万寿山,……眼底。”

女生读“葱郁的树丛,……宫墙。”

男生读“正前方,……痕迹。”

齐读“向东远眺,……白塔。”

(2)你看,刚才我们读着读着就读出了作者所描写的层次。这就告诉我们怎样在一个段落有层次的写好一个景点。

3、这就是——生齐读:段落表达:总提分说,层次分明(板书)

(三)语言运用:生动形容,准确比喻

1.比较朗读,体会语言生动

 1)作者登上万寿山,看到了这么多的景色,他又是如何用具体的语言来表达的?咱们还是看“登上万寿山”这一段,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段话:(课件出示)

 2)下面老师来读一段(师感情朗读)

3)同学们觉得那一段话更生动呢?为什么?

生交流

 4)师小结

    现在我们知道了,把一个景物写得生动准确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叫做形容

(课件出示这段话)

2、举例说明,学习表达方法

 1)下面我们就试着用上面的来说说吧。比如说,我们介绍一位同学,他是“小孩”我们可以这样说

——聪明的小孩

A:还可以怎么形容呢?

生交流——可爱活泼的小孩——很帅的小孩

B:你看,形容一下就好听,就好看,就生动了。

C:师小结:第二种方法是比喻,打比方,让事物的形象鲜明起来。

  2)老师再举一个例子。请你们介绍一位女同学,她很活泼、很可爱,你们用一个比喻来描绘她。

A:她很可爱,她像?

生交流——像——像一只活泼的小鸟,就生动了。

B:你看,我们加上了形容词,用上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就这样学到了语言表达的技巧,能使我们的描述更加准确生动。

3、一起读:语言运用:生动形容,恰当修辞(板书)

二、仿写训练,迁移方法。

1、试着用刚才学习的两种方法仿造“登上万寿山”这一段写写我们的刚才游览的校园一景——中心广场。

2、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练笔。

三、共同总结,强化所得。

    师:你们看,这节课咱们是读课文并且学写游记,学了三种方法。从全文构思来看,首尾呼应,游览的点要一个一个地细细来写。在写一个景点时要先总说一下,然后分层次描述。在描述过程中把简单的写得具体一点,把枯燥的写得生动点,加上形容词,用上修辞,就把美好的景物展现在我们眼前。希望同学们能学会运用这种方法学着写游记。

附:板书设计

 

                  读课文,学作文

         整体构思:  首尾呼应,移步换景

         段落表达:    总提分说,层次分明

         语言运用:  生动形容,恰当修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