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课文,学作文》教学设计
(2022-07-02 12:50:47)分类: 教学设计 |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读课文,学作文)
(一)整体构思:首尾呼应,移步换景
1.找课文骨架
(1)浏览课文,找出这篇课文的骨架。“骨架”就是指课文的提纲,这篇课文的提纲就是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游览顺序。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勾画出这篇课文的提纲。
(2)生交流
(3)学生画句子。
(4)齐读句子。
(课件出示)
(此时为读课文阶段)
2.学搭架子
(1)明确移步换景写法
(由读课文阶段过渡到学作文阶段)
师:作者边走边看,一路景物在变,把它写出来,就是移步换景。
(课件出示移步换景写法)
A:生齐读第一句: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师:这是游记的开头方法之一,“美丽”这个词很重要,后面所写的内容都是围绕着“美丽”来写的。
用笔圈出“美丽”一词。
B:生读第二个句子。“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师:这是我们看到的第一个景点。
C:生读“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往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都收在眼底。”
师:这是我们看到的第二个景点。
D:生请读第三个句子。“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师:大家说,这是作者来到的第几个景点?
师:边走边看,就是移步换景。
E:生读最后一句。“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师:刚才我们读到的句子中有哪一句和这一句相呼应?
师:这是与文章开头相呼应的结尾,请大家注意“美丽”一词。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写游记搭架子的方法。
3.板书:整体构思:首尾呼应,移步换景。
(二)段落表达:总提分说,层次分明
1.读句子,找中心
(1)再读慢一点,把第一句再读一读。
生齐读“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2)第一个句子有一个很重要的词——景色,那么它是不是告诉我们后面就要写景色了?
用笔圈出“景色”一词。PPT展示。
2.找景色,分层次
(1)你们再读读,写了哪些景色?把它圈出来。
(生圈画)
(2)我们来说说这一段看到了哪些景色,哪位同学来?
(生交流)
(根据回答引导学生找到作者最先看到什么,然后看到什么,再看到什么。)
(3)是啊,这一段实际上是分三个层次写的。首先,近处看到了树丛,瓦屋和宫墙;继续往前面看是昆明湖的湖面和游船;再继续往远处看就隐隐约约看到城楼、白塔、是不是?
(课件依次出示这一段的几句话)
3、合作读,明层次
(1)下面我们一起来合作,来读读这段话,读出作者所描写的层次。
师读“登上万寿山,……眼底。”
女生读“葱郁的树丛,……宫墙。”
男生读“正前方,……痕迹。”
齐读“向东远眺,……白塔。”
(2)你看,刚才我们读着读着就读出了作者所描写的层次。这就告诉我们怎样在一个段落有层次的写好一个景点。
3、这就是——生齐读:段落表达:总提分说,层次分明(板书)
(三)语言运用:生动形容,准确比喻
1.比较朗读,体会语言生动
(3)同学们觉得那一段话更生动呢?为什么?
生交流
(课件出示这段话)
2、举例说明,学习表达方法
——聪明的小孩
A:还可以怎么形容呢?
生交流——可爱活泼的小孩——很帅的小孩
B:你看,形容一下就好听,就好看,就生动了。
C:师小结:第二种方法是比喻,打比方,让事物的形象鲜明起来。
A:她很可爱,她像?
生交流——像——像一只活泼的小鸟,就生动了。
B:你看,我们加上了形容词,用上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就这样学到了语言表达的技巧,能使我们的描述更加准确生动。
3、一起读:语言运用:生动形容,恰当修辞(板书)
二、仿写训练,迁移方法。
1、试着用刚才学习的两种方法仿造“登上万寿山”这一段写写我们的刚才游览的校园一景——中心广场。
2、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练笔。
三、共同总结,强化所得。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