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巫山、奉节陪郎歌

(2013-10-09 15:44:33)
标签:

婚纱

婚纱照

婚宴

家居

时尚

杂谈

分类: 不同地域民间婚礼的习俗不同

    流传于巫山、奉节一带的“陪郎歌”,又称“陪十兄弟”、“伴郎歇”、“陪儿歌”等。比之

安县贺郎歌,无论其风俗仪式、曲目和演唱形式都另有一番特色。

    (1)演唱的仪式程序

    巫山、奉节陪郎歌的演唱是在正酒的前夜(不同于安县贺新郎在正酒之夜),在唱陪郎歌之前,按过去的风俗还要给新郎举行“挂号”、“披红”和“告祖”仪式。所谓“挂号”,是将新郎的名字写上喜匾挂在墙上,表示庆贺“小登科”的意思。因过去传统婚俗认为.结婚就意味着进入了社会,谓“人生之大事”,故有“大登科金榜题名,小登科洞房花烛”之说。“挂号”词亦赞道:“闻听贵府结丝罗,我人前来贺新科”,“新科”即指“新郎”,也是庆贺新郎“洞房花烛小登科”之意。

  “告祖”:又称读“告庙文”,是在家神位前摆上祭品,新郎与其父(如父去世,伯、叔兄亦可)跪于席上,由“总管”(代表主家主持婚事的人,由当地有一定威信的能言会道的长者担任)将某男完婚之事禀告祖宗。这时鞭炮连声,鼓乐齐鸣,以庆贺加冠之喜期。

  “披红”:又称“赞花挂红”。总管引新郎中堂跪拜后,将两段红绫献上扎在新郎左右肩,并高声祝辞,以上程序进行完后,便紧接着举行唱陪郎歌的仪式。

巫山、奉节唱陪郎歌,过去参加演唱的人有的是以至亲子女中未结婚的“童男童女”为主,另邀几名善歌者参加演唱;有的是选至亲中未结婚的少年十人坐一桌唱陪郎,故又称“陪十兄弟”。唱时,有从新郎开始唱的(如新郎不会唱可请人帮唱),有从陪客开唱的不等,唱圆一场结束。但不能唱相同的歌。先唱《排头歌》(或称《开令歌)),继唱《十想》、《十爱》、《十送》、《盘歌》等传统曲目,其同也可穿插唱山歌小调,最后以(收令歌)结束。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陪郎歇的演唱已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据笔者91年在奉节大桥村采访过的次“陪郎歌”演唱来看,现在对参唱的人已未像过去限制那样严,参唱的人不一定是至亲巾未婚子女才能参加;甚至未入席围在桌子周围的人都可参加唱。为了使陪郎演唱的节日精彩,有的总管还事先进行选拔。而且,唱的曲目也不限于陪郎歌,用当地老乡的话说:现在是“老人唱古时歌,现代人唱流行歌,儿童唱儿歌”,总之要“唱得吉利、喜庆就好”。当唱得兴起时,就拉开桌子对歌。对歌分对数量——一家一个的来唱;对内容——问什么答什么。歌唱尽兴了,然后放起录音机跳舞。

    对于这种“陪郎歌”的新形式——目前正流传于巫山、奉节带有现代气息的陪郎歌,群众总结得好,称这是“土洋结合,古令结合”,“开放一点,不受约束”。

 

http://s14/mw690/af0994e9gx6DhWHrmaN4d&690

http://s3/mw690/af0994e9gx6DhWHB1ia72&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