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龙泉山脉中段与成都平原结合部的安县,不仅风景宜人,也是清代著名学者李调元的故乡和优美秀丽的“溜溜山歌“的发祥地。然而这里至今还流传着的一种古朴、别致的“贺新郎”,却鲜为人知。下面将它演啊的仪式程序和歌曲特点作一介绍:
贺新郎演唱的仪式程序
安县贺新郎的演唱,共分三个程序:
①引郎:正洒(结婚之日)夜,由“引郎童子”(由未婚少年一至二人担任)手捧象征吉祥、美好的“花树”(指插在蜡座上的柏树枝和鲜花)走前,“引郎先生”(或称“贺郎先生”,也有分一正一副的)及众陪客随后,去洞房迎接新郎参加“贺新郎”仪式。及至洞房.引郎先生题诗(实为诵诗):接着,在门外燃放三声爆竹后,引郎先生便开始唱《引郎》。引郎先生领腔,众陪客和腔:
当众人将身上披红、帽L插花的新郎从洞房“引”出后,还要到院坝走几圈。在去举行仪式的堂屋时,除“见啥唱啥”外,一路上主人和客人还摆有许多“阵”(一般摆几十样).如“背篼阵”、“扁担阵”、“锄头阵”、“砚台阵”等,其中还有用模拟、寓意的手法摆的所谓的“古阵”,如“魁星点斗”(一人举笔单脚而立)、“李二娘挨磨”(途中摆一磨子)等,引郎先生都必须通过唱歌来“破阵”(即唱出所摆阵的名称、寓意或有关传说故事等),否则不能过关(当然,如破不了阵,只好办交道,说明一方一俗“撤”不了,叫拿开就是了)。而且,即使到了堂屋门前,也要用歌把门“唱”开。引郎先生唱时,其余均可帮腔。
http://s2/mw690/af0994e9gx6Des4eKRz01&690-贺新郎演唱的仪式程序-四川" TITLE="安县贺新郎 -贺新郎演唱的仪式程序-四川" />
②贺郎:当引郎一行人把新郎“引”至桌上摆有茶点、煮熟的雄鸡等食品的堂屋后,新郎还要拜天地、祖宗、父母,然后请人上席,待众陪客落坐后,大家便开始唱“贺郎”。仍由引郎先生领腔,唱《起歌头》。
引郎先生客气一番唱过之后.便推着“花树”顺右手方向依次唱歌。曲目除传统“贺新郎”中的《十二学古人》、《十二月比古》、《十二配》等歌外,也可唱一般的山歌小调。唱传统“贺新郎”歌时,每领唱完一段众和腔:其词也比较固定,便于众人帮腔。
席间亦可进行赛歌和对歌;如遇谁一时接不上来,他自己或其他歌手就唱起诙谐恬泼的《打岔歌》,起到提兴和连接的作用。吹打乐也不时插入演奏,气氛十分喜庆、热闹。
③送郎:当“贺郎”进行到一定的时候,新娘便出来发糖果、香烟,这时便唱起《送郎歌》。送时新郎、新娘走前,贺郎童子、贺郎先生及众陪客依次走后,将新人送回洞房。“送郎”也可摆“阵”,但不能与先前的摆重。这样一直要唱到大家尽兴,方将新郎送回洞房,燃放j声爆竹后,整个“贺新郎”仪式方结束。
http://s13/mw690/af0994e9gx6Des6Duqw8c&690-贺新郎演唱的仪式程序-四川" TITLE="安县贺新郎 -贺新郎演唱的仪式程序-四川" />
“贺新郎”的仪式古朴而别致,特别是其中的“摆阵”和“破阵”,这在我国各民族的婚礼习俗中都是少见的。从这里亦可见巴蜀民间婚礼之别具特色和多姿多采。而且,就民歌演唱来说,这种“摆阵、破阵”的形式也是鲜见的。因它不同于“对歌”和“盘歌”,也不同于侗族的“拦路歌”,它不是通过唱出的“歌”来考对方而是摆出某种实物(如“扁担阵”摆的扁担、“背篼阵”摆的背篼等).或模拟某种形象(如“魁星点斗”),或借助实物寓意某个民间传说(如“李二娘挨磨”)为题(摆阵),要对方答唱(破阵)。这无疑是对民歌演唱形式的一种丰富和发展。但遗憾的是这种新颖、饶有兴味的演唱形式,还未见吸取用于舞台演唱中,当然这与它发掘较晚也不无关系。
由于演唱贺新郎时不是固定在一个场地,而足像在“轮转舞台”一可从洞房唱到院坝、堂屋,还可倒回来喁.容参唱的人也多,气氛喜庆、热闹,因而在安县举行婚礼时,唱“贺新郎”已代替了“闹洞房’的仪式(或说已使二者合二而一),即在唱“贺新郎”’后已不再“闹洞房”了。这对流传已久的闹洞房风俗来说,也是个不小的革薪——用“唱”代替“闹”的革新。
目前,贺新郎还在安县一带继续流传和发展。据当地民歌手谈:贺新郎从“文革”后兴起以来,一般连电影、电视都不看,要看“贺郎”。现越来越流行,通兴唱。认为这是办个“晚会”,闹热。有的青年不会唱可唱革命歌曲,或跳舞、摆故事、说笑话。以欢乐为主,带封建迷信、坡上“野”的不来,唱贺新郎晚上还好安客,不赌牌。
这朴实的语言所介绍的,便是新时期正在恢复和健康发展的贺新郎。
http://s1/mw690/af0994e9gx6Des83p7y20&690-贺新郎演唱的仪式程序-四川" TITLE="安县贺新郎 -贺新郎演唱的仪式程序-四川" />
http://s2/mw690/af0994e9gx6Des88EYV21&690-贺新郎演唱的仪式程序-四川" TITLE="安县贺新郎 -贺新郎演唱的仪式程序-四川"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