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海鲜搭Vc
 
 
 
  http://s9/mw690/af07336dgdfa7d19f0f68&690
 
 
 
      流言说:海鲜+维生素C=砒霜。据报道:在台湾,有一位女士突然无缘无故地七窍流血暴毙!经过初步验尸,断定为砒霜中毒而亡。医学教授被邀协助破案。教授仔细地察看了死者胃中提取物,说:死者并非自杀,亦不是他杀,而是死于无知的“它杀”!大家莫名其妙,那砒霜从何而来呢?
 
     
教授说:砒霜是在死者腹内产生的。死者生前每天会服食“维生素C”,这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她晚餐吃了大量的虾,吃虾本身也没问题,她的家人吃了都没事,但死者却同时服用了“维生素C”,问题就出在这里!也就是:大量海鲜+大量维生素C=砒霜。
      研究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员通过实验发现,虾等软壳类食物含有大量浓度较高的五钾砷化合物。这种物质食入体内,本身对体并无毒害作用。但在服用维生素C之后,由于化学作用,使原来无毒的五价砷,转变为有毒的三价砷,又称为三氧化二砷,这就是们俗称的砒霜!
 
 
      真相说:砒霜确实是三价砷,维生素C也确实是还原剂,把五价还原成三价也是听起来合理的反应,但是:
 
      一.
按照我国国家标准 GB2762-2005,虾蟹类无机砷的上限是0.5mg/kg鲜重。可砒霜的LD50值(在毒理学中,半数致死量,简称LD50即Lethal Dose,
50',是描述有毒物质或辐射的毒性的常用指标。)是14.6mg/kg,就是说一个很瘦的女生差不多要吃0.6g的砒霜(14.6mg/kg*40kg),才能“保证”她在两周内有50%的概率挂掉;姑且就算是污染达到了上限的虾,还全还原成了三价砷,这可是1200公斤虾,因此吃完之后突然倒毙是完全不可能的。就算是不死只表现出中毒症状,按照砒霜中毒下限吃5mg的砒霜计算,那起码你一顿吃10公斤虾[1]。通过这样的方式出现砒霜中毒反应之前,人也撑坏了。
 
    
二,海鲜里的砷主要以有机砷的形式存在,无机砷的含量在海鲜里最多不超过总砷含量的4%,其中多是五价砷毒性为砒霜的十分之一以下,少量是三价砷。而占主体地位的有机砷的危害非常之小,绝大部分以砷甜菜碱(砷的毒性取决于其化学状态,无机砷的毒性最大,有机砷如:甲基化砷的毒性较小,海产品如海鱼,贝类和紫菜总砷含量普遍较高,但研究表明其存在形式主要为无毒的砷甜菜碱,砷胆碱,砷脂,和砷糖.)[2]的形式存在,它们基本上会被原封不动地排出体外。
 
    
 结论说:海鲜同吃维生素c的危险,要看水产品污染到什么份儿?吃海鲜的数量到什么份儿?维生素多到什么份儿?
 
     
不过慢性砷中毒可能引起多种癌症,并损害脏器,而且被污染的海鲜有很多重金属超标,所以食用海鲜减少安全隐患注意:
    
 1.
忌讳,空腹大量进食,100g\d最佳,生食不宜。生吃海产品一个常见的安全隐患是急性食物中毒和可能感染寄生虫,能感染人的海水鱼普遍存在,食用高温烹调或者事先冷冻处理过的鱼肉,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芥末,酱油,香醋,白酒上。
    
  2.
巧选,无论是选用餐场地安全卫生,还是不吃或少吃鱼头、鱼皮、油脂、内脏、鱼卵、鱼翅、鱼眼睛。自己料理鱼要将鱼腹中的黑膜清洗干净。这些是污染物容易蓄积的地方,尽量食用体积小的鱼类。体积大的肉食性鱼类处在食物链较高阶段,体内富集的污染物较多.
   
   3.
搭配,吃海产品的同时搭配些蔬菜,和辛热的调料和热粥粗粮类,纤维可以促进重金属的排出.
     
 4. 应足量饮水
 
     
其实这条谣言已经有了许多反驳了,本身不值得我们再说。可是,这条没了,总会有别的谣言。谣言止于智者,多辨别,别盲目跟风。。。
 
 
 
 
 [1]
《借我一双慧眼吧:虾和Vc的八卦恩怨》
,Ent,科学松鼠会
 [2]分析测试学报,第27卷第七期2008年7月
                                             
 
 
                                                      
  内容有参阅北京营养师俱乐部课程
 
 
 
 
汤结晶
北京营养师俱乐部会员
新浪微博:瑜伽师-鱼加汤
邮箱:soulyoga@sina.cn
转载注明出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