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 《好玩的动画》 听课反思
(2013-06-24 21:17:00)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教学 |
问题一: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是什么?
答:一、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提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各个方面的发展,大班幼儿不再满足于追随、服从老师,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他们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水平明显提高。
二、活动更加有目的、有计划
同小班、中班幼儿在行动过程中进行思考的特点相比,大班幼儿已有可能在行动之前
三、自我控制能力提高
以大脑额叶逐渐发展和神经纤维髓鞘化接近完成为标志,5~6岁幼儿的神经系统比5岁前的幼儿成熟许多。与此相对应,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明显提高。这既表现在他们对动作准确性的控制上,又表现在对他们自己行为的控制上,如规则意识、坚持性的增强等。
四、好学、好问,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
5~6岁的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思维积极、活跃,愿意学习新东西。正如陈帼眉教授在《学前心理学》中所指出的那样,“如果说4岁儿童的活跃主要表现在身体的活动上的话,那么5岁儿童的活跃主要表现在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上”。在他们的头脑中总有数不清的疑问、问不完的问题。而且他们喜欢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内容、问题情境,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后,解决问题后的成功体验会带给他们极大的满足和快乐。
五、同伴间互动、合作多了,开始注意向同伴学习
5~6岁幼儿注意的广度提高了,交往能力也增强了,他们不仅注意自己的活动,而且还注意同伴的活动。如果有共同的兴趣或目标,幼儿相互之间会有很好的分工、合作、协作等。他们还会主动地向同伴学习,一起讨论问题等。
六.思维中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大班幼儿的思维水平较小、中班幼儿也有提高,表现为虽然他们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是却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初步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他们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
问题二:科学活动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答:一、直观法
(一)观察法
(二)演示法
演示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向幼儿出示各种实物、
演示法包括分步演示、连续演示、局部演示、对比演示、反复演示等多种形式运用演示
1、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激发幼儿的新鲜感。
2、使全体幼儿都能看清演示的对象,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象的主要方面。
3、辅以简明扼要的讲解和谈话,使演示的事物与所学的知识紧密结合,将个别的知识
4、演示要技巧熟练、造型准确、程序正确、动作清楚、速度适宜。
5、演示的时间要短,根据需要可向全班、小组或个人进行演示。
(三)示范法
1、进行示范动作时,要选择好位置,使每个幼儿都能看清楚。
2、示范动作要慢一些,而且要清楚准确,并适当加以解释。
3、进行语言示范时,要声音洪亮、吐字清楚、用词准确、速度适中,富有表现力。
问题三:根据以上两个问题谈谈幼儿反应及教师策略的使用。
答:教师以给幼儿带来扇子礼物导入,让幼儿快速转动扇子,幼儿立马发现了扇子的神奇之处,这时幼儿的兴趣非常高。扇子的正面是下雨,反面是骑车,快速转动后变成了新的画面---在雨里骑车。幼儿感到非常的神奇。这时候,让幼儿拿出自己身后的扇子,再让幼儿自己发现,幼儿都很积极的参与进去,发现三角形+梯形就是帆船,鸟笼+小鸟就变成在笼里的鸟或飞出笼里的鸟。就这个在笼里还是在笼外,开始探究原因。播放幻灯片,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思考一样的图案,为什么会出现不一样的画面。幼儿开始明白小鸟位置不一样,画面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于是更深层次的探究,一本小书造成的动画,幼儿都很感兴趣的积极发现参与,于是老师放大画面,播放ppt总结,幼儿的注意力一直都在老师那,对内容很感兴趣,而且主动投入进去探究,到最后小花的盛开时,幼儿都很积极,猜想讨论花开的过程,然后观看ppt进一步验证。最后让幼儿去设计动画,让幼儿自己思想想要设计什么,自己操作。全程幼儿都很感兴趣,课也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