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蔡旭散文诗
蔡旭散文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239
  • 关注人气:60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钦州日报》:南天双柱(三章)

(2023-07-03 11:48:04)
标签:

散文诗作品

分类: 公开文章

《钦州日报》:南天双柱(三章)

南天双柱

(三 章)

  

(《钦州日报》2023年7月3日)

 

钦州第一名片

 

在钦州,有子材大街,有永福大街。

有子材大桥,有永福大桥。

有同为全国重点文物的冯子材旧居与刘永福旧居。

有两位同为彪炳史册的民族英雄。

钦州人所说的“刘冯”,是两张最亮丽的名片,或可合为一张名片。

钦州第一名片!

冯子材曾任广西提督。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赋闲在家的冯子材以近古稀之龄受命于危难之中,出任统帅,先身士卒,力摧强敌,取得震惊中外的镇南关大捷。

刘永福原是黑旗军首领,曾应越南之邀援越抗法,保我南疆;在中法战争中与冯子材并肩作战,取得大捷。他还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担任台湾抗日盟主,为抗日保台作出了贡献。

镇南关大捷是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上战果显赫的战役,在中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冯子材、刘永福是首功之臣,不愧为南天二柱。

为了抗击入侵的外敌,在战场上携手并肩生死同当,建下了彪炳千秋的丰功伟绩

爱国爱民,民族荣辱,家国深情,把两个家族紧紧相连,成为人间千古佳话!

“近百年来多痛史,论人应不失刘冯。”

是的,钦州有材,钦州有福,是钦州之幸,中国之幸!

有如此两位人杰,谁不说:钦州地灵,中国地灵!

 

三宣堂有个拒贿庭

《钦州日报》:南天双柱(三章)

    中厅前的天井,是那么平凡。

    在三宣堂这座钦州最宏伟、最完整的清代建筑群里,也是那么不显眼。

    在刘永福心中,却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钦州人眼里,也是令人崇敬的地方。

只因它叫“拒贿庭”,一个响当当的名称。

那是1883年,刘永福在援越抗法中取得了纸桥大捷,还击毙了法军首领李威利。

带回了一件奇特的战利品——李威利的头发。

法国专门派人来到三宣堂,携重金企图买回这一撮头毛。

就在这天井里,刘永福严词训斥,令来人灰溜溜走了……

 

我站在拒贿庭前,似见到140年前,这震撼人心的一幕。

听见了穿越时空那铮铮作响的声音。

一个舍身保国,血染疆场的民族英雄,怎会被外敌所收买?

一颗临阵不畏死,居官不要钱”的灵魂,怎会被臭钱所玷污?

我看到,有三宣堂在,有拒贿庭在,就有忠魂与正气在。

这正是钦州之宝,是整个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富。

 

来冯子材帐前报到

《钦州日报》:南天双柱(三章)

脚步匆匆来到钦州“宫保府”,我来冯子材帐前报到。

140年前,我的高祖,清同治癸酉拔贡蔡灼荣,也是这样来向宫保大人报到。

那是清光绪九年(1883)年底,法国为侵入中国西南地区,以越南为跳板,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爆发了中法战争。

次年,年近七旬的冯子材临危受命,扛起援越抗法、保卫国疆的重任。

此时,我的高祖带一群电白乡亲加入队伍,襄办营务,跟着冯统帅浴血抗战。

祭旗誓师,泣血立誓:“不灭法寇,誓不生还,唯有以死报国!”

18853月在镇南关,以长矛土炮对抗开花大炮,以血肉之躯守住壕沟阵地。

亲见冯子材挥起大刀,带领两个儿子跃出长墙,先身士卒,奋勇杀敌。

终获镇南关大捷,并直取文、谅山,刷新了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

我的高祖,还以一篇《安南杂感》(四首),留下了浩气长存的记录……

 

我像高祖一样,向宫保大人报到。

站在他的帐前,我想起了召之即来,舍身奉献。

面对他的塑像,我想起了心系祖国,鞠躬尽瘁。

放眼世纪风云,我想起了保家卫国,在所不辞。

我在宫保府前留影,想把身影同他贴在一起,把灵魂同他融在一起。

爱国,爱乡,爱民,一个高大的人。

做人,就做这样的人。

 

蔡旭,广东电白人现居珠海。退休高级编辑,不退休散文诗人。出版散文诗集37部,散文集5部,短论集5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