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蔡旭散文诗
蔡旭散文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239
  • 关注人气:60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渡》:静好岁月(八章)

(2022-08-30 12:02:20)
标签:

散文诗作品

分类: 公开文章

静好岁月

(八 章)

 

(《诗渡》2022年8月19日)

 

 

  

多少年不见了。一片菜叶上,惊见一个被虫蛀过的小洞。

虫眼!小时候见到时很惊讶,立即用筷子把菜叶夹出丢掉了。

现在见到它却很惊喜。似乎感到很亲切。

一页童年被小虫咬醒,一缕乡愁被小虫咬痛。

一股喜悦又被小虫咬得松了一口气。

感谢那条不知去向的虫,它以身试法,检验出了这些菜的品质。

无字的检验报告,写着此菜没有被农药感染。

 

以前,人们叫它为害虫,因为它侵害果菜。

知要不要,给位检验师,一个平反决定?

 

 

 

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能够依靠的就是斑马线了。

有人走过的时候,按规矩,汽车会主动停下来让路。

行人可以放心地信步而行。大多数的车子,都是可以依赖的。

不过,我总是三步并作两步,匆匆路过。

不是不相信一万,只是不相信万一。

 

谁也不可否认,总有些走在时间前面的车子不愿停下。

在它擦肩而过时,我怎么也止不住,心惊肉跳。

碰不上才是万一,碰上了就是一万。

 

 

 

这时,到处都是黑暗。黑暗也就不存在了。

路灯也不存在。

没有手电筒。没有任何可指引可依靠的。

四顾茫然。瞻前顾后,左顾右盼,都一样,都没用。

那还得走呀。不走,永远同黑暗在一起。

有一脚没一脚地走。深一脚浅一脚地走。

到处没有路。到处都是路。

肯定会走弯路。肯定花许多无用功。肯定会摔得五体投地、头破血流、脸青鼻肿。

总会走得出黑暗的。总会走得到光明的。

只要你相信自己。只要你不要后悔自己和埋怨自己。

 

这时候,我想起了不知是谁说过的话。

那些话就是路灯。是不会断电的手电筒。

 

  

 

上走着的口罩,也不只流行一种浅蓝了

对反复来袭的疫情,人们不得不着,又不甘心忍着。

口罩也忍住要时尚起来。

各种颜色开始流行。白色,黑色的,带有五角星的红色的,开着各种花的彩色的……

 

步行街上,只有几个人不戴口罩。

他们是铜铸的人不是时尚人,不怕被时尚的病毒感染。

看到这些与时代不合拍的人,真想也给他们戴上口罩。

又担心他们遮盖脸上的烟尘之后回不了——

他们那个时代。

 

  

 

    许多人不认识鲎,一种在世上活了四亿年的海洋生物,现在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物种。

    更不知道鲎壳,一个形似畚箕,必要时可以装一两瓢水的容器。

    小时候,小城里未有自来水,吃用水都得到井里去挑。枯水季节,打水桶顿失功能,鲎壳就派上了用场。

    用绳子把鲎壳沉到井底,它总能吊起一点企望。

    它陪我们度过艰辛的岁月,毕竟也称得上有功之臣。

    后来我把它写进了我的作品,来寄托我的乡愁,凭吊那酸苦的童年。

 

    这一天,一群在外地的乡亲小聚,偶然聊起了我一些故乡题材的作品。

    一位事业有成的女士,说她印象最深的竟是鲎壳。

    一些不知所云的年轻人,只好仰起茫然的脸,听她讲故园的轶事。

    她讲得如此亲切与动情,竟顾不得无意间泄露了——

本来掩盖得很好的,她的年龄。

 

  

 

    每条大街边上都有盲道。

    不能不说,为盲人想得真周到。

    那些石板上的刻槽,无须用眼,用鞋底就能感觉到。

    不过你见过盲人走盲道吗?

    不说没有,至少极少。我从来没见过。

    难道说盲道很多,而盲人很少,或说他们出门很少

我只见不少盲道上堆着杂物,摆着自行车,甚至停着汽车

还有一些,简直是断头路,明眼人都不通

 

    不过我很喜欢走盲道。尤其是下雨的时候。

    人行道上的石板,雨天就像涂上了油。

要想不五体投地滑倒,盲道最可靠。

 

  

 

许多人为猫打抱不平。也一样。

坏事的鼠蛇,每隔十二年,人类都给它们过一次生日还发行特种邮票。

为什么十二生肖里,却没有的位置?

猫很可爱,会捉老鼠,是许多家庭的宠物。

们说,生肖并不是以品质好来排座次的。

知,二生肖诞生在战国末年,那时偌大个中国,还未有猫出现。

迟到的猫入境后,生肖团队中虎捷足先登。

同为哺乳动物,为食肉类,即使老虎还归属于猫科名下,也无奈地以虎为代表了。

 

到虎的本命年,到处响遍对山大王呼海啸的歌颂。

位科长,却一如既往忽视甚至歧视。

比如居住小区,贴着物业管理处禁止给猫喂食的告。

心不我,总会一些剩饭与骨头,放在灌木丛边。

对这些流浪者得有一点悲悯之心呀。

那些对人类有过贡献的物,我得微不足道的举动,表达我——

出自本心的态度。

 

  

 

在的饭炒菜的炊具大多是金属的。铁的,铝的,锈钢

过,还得有瓦煲的地位。生活中少不了汤汤水水。

个煲来煮汤。一个用来熬药。会让它们混为一谈。

汤是自己要的。每天了明天还想

营养家说,饭前先汤。是广东人,他不说我也会饮,饭前饭后都

药是医生叫喝的苦也得喝,再不想喝也要喝。

医生顶牛,谁都敢同疾病过不

汤煲天天见,药煲却常不想见。

此,煲放在灶台上,药煲却放在灶台下。

决定位的,是人,而不是它们的功用。

其实,放在下面的同样重要。

一次,要煲药的时候,才发现药煲水了。

起来真的要命呀,不得不赶快外出去买。

也得去打雷也得去。病拖不得,药是停不得。

叫你把煲放在地下呢?磕碰碰总是易坏的呀。

为何不一视同仁歧视它就得付出代价。

 

 

蔡旭,广东电白人,现居珠海。中国作协会员,高级编辑,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海口晚报》总编辑、海南省作协副主席、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出版散文诗集《蔡旭散文诗五十年选》等34部,散文集、短论集10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