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湾的萝兜粽

标签:
散文诗作品 |
分类: 公开文章 |
唐家湾的萝兜粽
蔡
150年前,120名12岁左右的中国幼童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
其中珠海24人,光是唐家湾就有14人。
船上要走98天。其他小孩路上吃什么不清楚,但唐家湾小孩吃的,唐家湾人都知道。
包括后来当了民国首任总理的唐绍仪、清华第一位校长唐国安在内的14个人,带的都是粽子。
一种长方形,比手电筒还要大要长的粽子。
量多,料足,结实,厚重,又营养丰富,当然是他们第一选择的口粮。
唐家湾人叫它萝兜粽。
萝兜粽不止是留美幼童才带,下南洋、走西洋的华工们也带。
不止是出远门的人偶尔才吃,唐家湾的人更是经常吃。
吃了500年,越吃越喜欢。
天下的粽子,不外是糯米、绿豆或红豆、五花肉、咸蛋黄。唐家湾相同又不同。
五花肉要用盐、五香粉醃两天;咸鸭蛋要醃一个月。
更不同的是用来包的不是一般的粽叶,用的是海边的野菠萝叶,当地人叫萝兜。
先得用刀把萝兜叶的刺刨干净,放在锅里煮,再晾干来用。
包的时候,把萝兜叶卷成筒状,一层层间隔填入米、肉、豆、蛋黄,用筷子捣实。
煮时用柴火猛烧八小时,才熟得透;再在锅里泡一个晚上,才有弹性韧性。
吃了萝兜粽,走到天边都还回味。
这样的萝兜粽,又岂止唐家湾人才喜欢?
这一天,我就坐在唐家湾的茶果店里,吃得津津有味。
不但是粽子本身的香味,更有萝兜叶透进粽子的香气,喷出了唐家湾独特的气息。
我想起几百年来出远门的人,带着的是故乡沉甸甸的情意。
他们每当思念故乡,必定油然生出舌尖上的乡愁。
而如今,我可以坐在这里品尝这难得的美食,是多么的幸运与幸福。
令出门在外的游子,甚至天下得闻萝兜粽美名的人们——
多么的羡慕。
(2022年6月3日,端午节,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