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散文诗月刊》:历史的烟尘(二章)

标签:
散文诗作品 |
分类: 公开文章 |
历史的烟尘
(二
蔡
(《天山散文诗月刊》2022年5月28日)
石锚入水敲响海洋文明的先声
珠海博物馆的宝物太多了,人们也许不会特别留意这一块石头。
土色,花岗石,猪肾形,篮球大小,安静地藏身在展柜里。
专家说,它藏身在历史里已经4000多年。
一直是这样平淡无奇的姿态,默默无闻的样子。
不过不要小看这块沉默的石头。
说出来,会让人大吃一惊,或者说石破天惊。
这块18.5公斤的石头,是一块石锚,用来抛锚停船的。
腰间有敲击出来的一道槽,为的是用来系缆。
它是南海地区发现的史前最大的一件石锚,这表明了它的身价。
摆在博物馆里,在众多文物中它有贵宾的身份。
在它抛入海中那一刻,历史就已定格。
作为4000多年前,珠海人就在这江口海边生活的见证。
作为远古珠海人驾船捕鱼战天斗海的见证。
作为南越先民向海而生向海而兴最初的见证。
这时候,我站在展厅中,对着它默默无言。
只有崇敬与赞叹。
是的,那时候还没有文字,不过并不缺乏声音。
这块石锚一抛入水那一声巨响,整个大海都听到了。
即使没有录音,但世界也已知道。这是——
海洋文明最初的声音。
那些装着世博金奖的麻包
世上竟有这样的珍品!
中国的湖丝,在第一届世博会上,获得了金奖。
这是世博会上,中国的第一块金牌。
珠海北岭村人徐荣村,成了世博中国第一人。
这些中国丝,就这样以免检的资格进入英国市场,带着金牌进入了世博会的荣耀史。
不知后来这12个麻包到哪里去了?
它那么粗糙简陋,那么不起眼。
不过不应忘记,正是这12个麻包带着世博金奖的湖丝走向了世界。
这些麻包,也同样走向了世界。
蔡旭,广东电白人,现居珠海。退休高级编辑,不退休散文诗人。出版散文诗集《蔡旭散文诗五十年选》等34部,散文集、短论集1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