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谋生手段 or
度人天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
副主任医师 康南
首先,对于社会上关于大医院医生科普工作投入力度欠缺的观点,笔者也表示赞同。多年来,各大医疗机构作为我国社会医疗保障的中坚力量,承担了大量日常医疗救治、对外医疗援助任务、突发事件紧急医疗维护等,这只是医疗工作方面,大型医疗机构作为我国医学教学、科研的主要力量,同时承担了艰巨的任务。
大医院的医生许多都具备着多种身份——临床医生、教师、研究者,但从社会整体利益而言,从患者的利益而言,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而言,医生能不能挤出更多的时间来陪陪患者,这是医务人员该静下心来应仔细考虑的问题。当然,作为教师身份,医生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医学人才;作为研究员的身份,医生能够开创出新的科研领域,医教研本是有机一体且相得益彰,但一天只有24小时,而且绝大多数的医生仍只是“凡人”,从时间到精力,大医院的医生实在是太忙了。
对于医学科普,少数大医院的医生也存在着一种矜持——认为科普是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基层医务人员“招揽”患者的方式,而不屑于投身于其中。当然这种想法是极大的误区,因为它把医务人员捍卫健康的天职贬化成为了谋生手段,对于这样的大医院的“大医生”,笔者建议患者敬而远之,因为这样的“大医生”眼里只有病,而没有病人。
医学科普不仅仅是医生腾出时间为患者服务的浅层次问题,而是医疗界同整个社会的一种沟通、交流,也许今日的医学科普正如同上世纪初的白话文普及一样,鲁迅作为白话文的首创者之一,难免不带有传统的文言文的痕迹。当代的医生如果更好地把深邃难懂的医学理论解释得让老百姓都听得懂、吃得透,为百姓防病、治病真正发挥作用,如果这样,但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医务人员,更好地获得社会的认同,那么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才能落到实处。
医生不应仅仅把职业作为谋生手段,也没必要把自己刻划成度人天使,其实如同各行各业一样,医生充分遵守行业规范,为患者服务好,让老百姓满意,让社会满意,就很不容易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