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笔记之《论语》12.18

(2018-03-14 15:37:13)
标签:

槐柳先生

槐榆柳

国学

论语

读书笔记

分类: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论语·篇十二〈颜渊〉》孔子及其弟子

【原文】

12.18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集注】

言子不贪欲,则虽赏民使之为盗,民亦知耻而不窃。胡氏曰“季氏窃柄,康子夺嫡,民之为盗,固其所也。盍亦反其本耶?孔子以不欲启之,其旨深矣。”夺嫡事见春秋传

【钱穆】

不欲:欲,指贪欲。在上者贪欲,自求多财,下民化之,共相竞取。其有不聊生者,乃挺而为盗。责任仍属在上者。

虽赏之不窃:若在上者不贪欲,务正道,民生各得其所,纵使赏之行窃,亦将不从。民之化于上,乃从其所好,不从其所令。并各有知耻自好之心,故可与为善。盗与窃亦不同。赏其行窃且不从,何论于为盗!

[白话试译]

季康子患虑鲁国多盗,求问于孔子。孔子对道:“只要你自不贪欲,纵使悬令赏民行窃,他们也不会听你的。

【译文】

季康子担忧盗窃,问孔子怎么办。孔子回答说:“假如你自己不贪图财利,即使奖励偷窃,也没有人偷盗。”

【自译】

季康子忧虑盗贼问题,向孔丘先生请教。先生回答说:“若您不贪欲,就是您鼓励人们偷窃他们也不会去。”

【感悟】

孔丘先生的回答自然有些夸张,他的意思是,如果上层的人都不贪、都很清廉,那下层百姓自然耻于偷盗。孔丘先生显然认为上层是有示范效应的,你说民风不好,其实首先是官风有问题,只有自上而下去教化百姓,才能解决问题。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

【后记】

    抛开盗窃问题不说,孔丘先生对于上下风气的影响关系看得还是很清楚的。上层是什么,是社会精英,是社会的成功人士,代表的是社会主流价值,人们在什么时代不是向上看齐?过去在农村,人帮人都是无偿的,现在都是有偿服务,不是民风不古,而是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不是单纯变好变坏的问题。据说有些大城市找对象不看学历看户口,这也无可厚非,物质社会你说人家太物质了不是很可笑吗?

 

                                                              槐榆柳

                                                           2018314

[参看资料]

朱熹《论语集注》、钱穆《论语新解》、南怀瑾《论语别裁》、李泽厚《论语今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