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笔记之《论语》12.6

(2018-02-09 21:46:57)
标签:

槐柳先生

槐榆柳

国学

论语

读书笔记

分类: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论语·篇十二〈颜渊〉》孔子及其弟子

【原文】

12.6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1),肤受之愬(2),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3)也已矣。”

【注释】

(1)浸润之谮,谮zèn,谗言。像水那样一点一滴地渗进来的谗言,不易觉察。

(2)肤受之愬:愬sù,诬告。像皮肤感觉到疼痛那样的诬告,即直接的诽谤。

(3)远:明之至,明智的最高境界。

【集注】

谮,庄荫反。愬,苏路反。浸润,如水之浸灌滋润,渐渍而不骤也。谮,毁人之行也。肤受,谓肌肤所受,利害切身。如易所谓“剥床以肤,切近灾”者也。愬,愬己之冤也。毁人者渐渍而不骤,则听者不觉其入,而信之深矣。愬冤者急迫而切身,则听者不及致详,而发之暴矣。二者难察而能察之,则可见其心之明,而不蔽于近矣。此亦必因子张之失而告之,故其辞繁而不杀,以致丁宁之意云。杨氏曰:“骤而语之,与利害不切于身者,不行焉,有不待明者能之也。故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然后谓之明,而又谓之远。远则明之至也。书曰:‘视远惟明。’”

【钱穆】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浸润之谮:谮者之言,如水渐渍,初若不觉,久自润湿。

肤受之愬:一说:如皮肤受尘垢,当时不觉,久乃覩其不净。一说:如肌肤亲受,急切迫身,骤听之,易于动信。今从后说。谮者毁人行,愬者诉己冤。

可谓远也已矣:远,明之至也。

[白话试译]

子张问:“怎样可算是明呀?”先生说:“像浸润般的谮言,像切肤般的控诉,在他前面行不通,可算明了。像浸润般的谮言,像切肤般的控诉,在他前面行不通,可算远了。

【译文】

子张问怎样做才算是明智的。孔子说:“像水润物那样暗中挑拨的坏话,像切肤之痛那样直接的诽谤,在你那里都行不通,那你可以算是明智的了。暗中挑拨的坏话和直接的诽谤,在你那里都行不通,那你可以算是有远见的了。”

【自译】

子张问如何为明。先生说:“如水浸润物事般无形的谗言中伤,如风吹刺肌肤般直白的恶语诬告,都行不通,这可以算作明者了。无形的谗言,直白的恶语,都行不通,这也可称为有远见之人了。”

【感悟】

明,洞明、明察、明白,就是人、事、物、理都能看得清楚、想得明白,这自然是难乎其难的事儿。这个明字,老子阐释的最为智慧:“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夫子的解释问题则一向喜欢小中见大,也擅长以具体的事例阐释抽象的哲理,这是他和老子明显的差异。这个明字,他是这样解释的:无论是不易察觉的谗言,还是言之凿凿的诬告,你都能辨析分明,在你这里都不能得逞,更不能在你面前大行其道,那你就可以算作是明白人了。

【后记】

    往往,事物的真相客观地存在在那里,你自以为明了了,或者他人觉得你明了了,这些明了不过是人的主观以为,真相有多远或许没人能够讲得清楚。你眼里的好人,也许实际上不过是一个坏蛋。你眼里的贤良,在他人看来,也许不过是一个蠢才。

 

                                                              槐榆柳

                                                           2018124

[参看资料]

朱熹《论语集注》、钱穆《论语新解》、南怀瑾《论语别裁》、李泽厚《论语今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