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论语》7.3
(2017-09-12 10:43:17)
标签:
槐柳先生槐榆柳国学论语读书笔记 |
分类: 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之《论语·篇七〈述而〉》孔子及其弟子
【原文】
7.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1),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注释】
(1)徙:迁移。此处指靠近义、做到义。
【集注】
尹氏曰:“德必修而后成,学必讲而后明,见善能徙,改过不吝,此四者日新之要也。苟未能之,圣人犹忧,况学者乎?”
【钱穆】
德之不修:德必修而后成。
学之不讲:学必讲而后明。或说:讲,习义。如读书习礼皆是讲,朋友讲习、讨论习行亦是讲。
闻义不能徙:闻义,必徙而从之。
不善不能改:知不善,必不吝于改。
本章所举四端,皆学者所应勉。能讲学,斯能徙义改过。能此三者,自能修德。此所谓日新之德。孔门讲学主要工夫亦在此。本章亦孔子自勉自任之语,言于此四者有不能,是吾常所忧惧。
[白话试译]
先生说:“品德不加意修养。学问不精勤讲习。听到义的,不能迁而从之。知道了不善的,不能勇于改正。这是我的忧惧呀!”
【译文】
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自译】
孔丘先生说:“不去修养道德,不去讲演学问,听闻了义理不能靠近,知道了过失不能改正,这就是我担忧的啊。”
【感悟】
《集注》说“此四者日新之要也”,《新解》说“此所谓日新之德”,意思差不多,都抓住了这段话的重点。孔丘先生这里是要告诉大家,我这一天啊,最担心四件事:有没有修身养德?有没有讲论学问?知道了道理能否去遵从?出现了过失能否去改正?这四件事,与其说是孔丘先生的担忧,倒不如说是他对自己的要求和勉励。这四点别说是夫子这样的人物,就是常人能够坚持如此,大概用不了几年,自己不想成为圣贤也难。或说,夫子之言是在慨叹世人,这个实在不敢确定。
【后记】
圣人之言自然有理,但要照做那就很难。养德得知道什么是德,别养出毛病来才好;讲学得有真学问,别略知皮毛就敢信口开河;见义而徙?不见利忘义就不错了;至于知过能改,关键自己哪里有错啊,都是别人不对。
[参看资料]
朱熹《论语集注》、钱穆《论语新解》、南怀瑾《论语别裁》、李泽厚《论语今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