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许多人对子女的关爱远胜于对父母 关爱?

(2014-07-09 10:29:34)
标签:

父母

子女

 

     不久前读到一本讨论儒家伦理的文章(作者不大记得清楚),文中提到国人对待子女要远远好过对待父母?这样一种现象我平时隐隐约约感觉到,但似乎是习焉不察或者是熟视无睹,但其中所关涉的深沉伦理问题又超越了我的知识范围。于是我想到利用微博这一公共资讯工具,来寻求答案。以下是诸多博友给出的答案,虽然未必是答案的全部,但至少拓展这个现象的讨论空间。

博友卷小羊sourire认为:“我觉得亲情的延续是往下发展的,孩子长大了,大部分都独立于自己的父母了,可是对于自己的孩子,不论多大,总觉得还是孩子,关爱也就比对长辈的多一些!”

博友原慈祥认为:“父母想着将来子女对他们的爱会胜于对他们自己子女的爱吧。”

博友张晶晶cherry认为:“我想,跟很多是独生子女应该有一定的关系吧。”

博友刳心子则认为“这是自然规律,不独中国家庭所有”。

博友东坡门下狗则认为“望子成龙和养老压力恐怕是一大原因。”

博友飞翔的泰坦尼克表达了相同的困惑“我也曾对此有过疑虑,最后说明自己的理由是:一个人从父母那里得到的资源均多于付出的回馈,而给予子女又远少于得到的回馈。于是,每个人在这样一个三代人之间的,水往低处流的过程中获得一种平衡。”

博友迟到者先是从人的动物性来予以解释:“这是对动物界的回归。为了繁衍后代和种族的生存,必须对后代给予关爱。而老人在完成后代养育任务后,已完成使命,反而成了累赘了。“

博友李严寒说“在我看来,自然界的真相用人类伦理来看往往残酷。一来父母往往视子女为自己人格和生命的延伸,二来孩子在生理上的稚嫩会引发更多有关怜悯荷尔蒙的分泌。“

博友“想不出更好的名字只能这“说:“这不是怪现象吧。全世界都是如此,更何况生物本能,爱是向下流动的。”博友Liodssey直截了当地将其归结于人的“自私的基因“。

博友Boulevard分析说:“全世界范围内都是这样的吧。外国甚至都没有跟父母同居的习惯。在中国一个可能的心理因素是,父母(长辈)都有一种家长(一家之长)的威严,关爱之中还附带着敬畏。对子女就不同了,自己就代表权威,自我噶觉自己就应当是子女的依靠,自然更多关爱。“

博友MAX_毛小毛的分析则颇有幽默感:“有牛逼的父母大部分都不会觉得你牛逼,但若有牛逼的子女你就是牛逼的爹妈。”

博友生铁铧表达了对这个问题的同样关注:“我前几年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也是我正在面临的现实问题,很复杂。但基本认为是道德回馈失范或错位造成的?我认为,处理自己和父母的关系应将父母置于朋友位置,给予感恩回报(标准是父母健康、开心快乐等),再论及亲情。然而一些西方国家中子女独立后基本不履行赡养父母义务又怎么解释呢?”

博友Tureman感同身受地说;“对子女溺爱,对父母冷漠。我的父母是这样的,我也曾思考过。父母用父权母权或以爱的名义建立起权威,代替沟通。当父母老去我们成长起来,我们挣脱父母成为权威而与父母对抗,由此造成关系省的冷漠,内心上的隔阂。这是传统的中国家庭结构,是不是这种结构造成了您说的中国家庭秩序现象?求解”

博友Sz李律师提醒我“看看有关生物进化的书籍自然就明白了:子女是自己基因的延续,务必要保护;而父母对自己基因的延续毫无价值。对子女的关爱超过对父母的关爱是人的本能,生物都是这样的。”

博友半盏笔洗则是从心理权威方面来进行分析;“习惯了被父母照顾,父母即使老去,在自己心里永远都是强大角色的定位,而子女即使长大了在心里也会觉得弱小吧。”

看了上述分析,我得出几个不是结论的结论:

第一,只要话题合适,微博其实是一个理性的言论场,并没有想象的那样暴戾和恐怖。

第二、上述分析很少触及公共制度安排对家庭伦理秩序的影响,也缺乏深度的比较制度学的分析。宗教、道德、法律等与家庭伦理的关联或许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议题。

第三,在中国这个有着几千年孝道文化积淀的国家,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偶发的、暂时的,还是内在的、必然的。其与社会变迁有着什么关系:慎重对待这种现象是否能促使我国的养老政策能否趋于更科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