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官员口才杂谈 |
第一,权力并不来自民赋,官帽为上面所授,故既不了解民意,更不贴近民情。只为明哲保身或追求政治正确,而讲些不疼不痒的话。照稿念四平八稳,最无政治风险。
第二,官本位思想渗透到社会一切领域,各类活动都要“恭请”官员出场,非如此,似乎不足以提升活动或会议的规格。上述现象的最极端例子是,各种学术会议竟然要按到场官员的级别界定会议的规格,于是乎官员四处出击,疲于应付。很多活动所涉领域,并非到场官员所熟悉,官员当然只能依葫芦画瓢,对着讲稿亦字亦趋,或最多说些今天天气哈哈的空话套话。有位综合大学的校长,自己是学历史出身的,但因为分管文科,一天最多曾跑了文学、法律、经济、图书情报等十多个会议的场子。如此情况下,要求其每到一处,都能伊里哇啦侃侃而谈,可谓真难为了他。
第三,今天很多官员忙于觥筹交错、观光旅游或追逐利益,无暇看书读报,提升自己,因此腹中空空毫无底气。虽然可能衣着光鲜煞有介事,但其实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如此官员,还能言之有物口若悬河,那岂非咄咄怪事?
第四,讲话能力的养成关乎一种学问。古往今来,不乏天生能说的达人,但更多人的讲话能力提升与外在训练内在积累密切相关。在西方,演讲学是政治官员必修的课程。有文章报道,美国总统要拉近与选民的心理距离,以求连任或政策支持,要学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出身官僚世家的小布什总统,能经常脱口讲出牛仔英语,就是其政治形象设计团队训练而致的结果。在中国,罕有官员为求政治抱负的施展或完成任职目标而刻意去训练自己的口才。
古代先贤曾言道,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坊间评选最牛段子之一是:红军吸引老百姓的葵花宝典乃三句话,“你想分地主田地吗?你想娶媳妇吗?请跟红军走!”台湾所谓的“总统”小马哥曾以超过百分之六十的胜率当选,却因一次水灾后讲错话而开始民调直线下降的政治滑铁卢。可见,讲话能力乃官员死生之地,不可不慎待也。
前一篇:籍贯有什么法律意义?
后一篇:有多少规划可以重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