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从开市——6124点;2、从1664点到5178点;3、从6124点到1974点。这三者时间上,在黄金比率上的延伸,现在出现了“重叠区”。
以指数“反弹”的性质,在比率位的共振区。
最后是结构,沪指这里疑似在走一个“终结楔型”。
上图,是5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和沪指走势的对比图。
只有经济基本面向上,才会出现“股牛债熊”:经济的景气周期内,投资回报率不断上升,导致了股牛债熊,比如图中红色方框处:2006年——2007年。否则,债熊早晚导致股熊。
经济基本面,我不参于讨论,因为我看不懂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不管哪方面都看不懂。从上市公司的业绩(微观经济)来看,整体业绩还是很不错的,不完全是周期股的高景气度。
当“利差套利”被打断后,在高达7.8%的企债收益率(中期),和逼近4%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面前,沪指和道指一样,都应该逢高不断的减仓。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带来的净投放——银行同业拆借(可转让同业存单和银行理财)——其它金融机构,市场资金进入到以所谓的“资产配置”模式占主流的时期。
两种可能性:A、如果市场预判错误,债熊之后是股熊,那么踩踏不可避免,央行无力回天。
B、如果经济景气度继续维持,金融机构仍然会面临“流动性”的大考:以所谓的“2%CPI”,用持续的资金净投放,维持住沪银拆借利率。如下图:
我的直觉是:央行混淆利率和利息;混淆通胀率和物价波动率,长期来看,非常危险。
现在仍然用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去预判长期的通胀趋势,这是错的,同样非常危险。
不管怎么说,市场在给出答案:时间、比率和结构共振——小心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