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资金牛”未必持续,指数短线观望。

(2016-12-18 10:50:58)
分类: 指数
“资金牛”未必持续,指数短线观望。

        上图中的这条黄线的三点曲线,是年初说的:我把它理解成外部环境形成的“资金趋势线”。或者说,它可能表达了股市外部的信用货币的膨胀,给股票(资产价格)带来的影响。
        它形成的本质原因,简单的说,就是央行从2013年钱荒后,改变了货币投放的方式:从询量到询价。利率是价格,利息是成本。其实借贷的成本没降多少(在中国那跟利率关系不大),而币量投放(准货币体系),简单的通过金融机构的“利差套利”+表外杠杆,随国内信贷的膨胀而膨胀。
        但是由于信贷/自由现金流缺口(货币自生的速度要慢于信贷膨胀的速度),它早晚会导致另一场钱荒。只是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
        信贷膨胀不是中国央行的问题,只是大家只敢把炮口对准央行“资金牛”未必持续,指数短线观望。
        上世纪美联储,在金本位时,也碰到国内黄金较大规模的流出情况。其实当时的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也没招,很简单:1、要么让财政部发行的绿钞对黄金贬值;2、要么让短期利率去波动,但是压制住长期贷款利率。
       现在中国碰到的情况也类似:只是黄金换成美元。
       另外:如果要对境内外企兑汇做些限制,那么,就必须在另外的一些地方做点妥协:比如延长一些优惠政策的期限。但总的来说,美国制造的综合成本,己经越来越接近于中国制造了:比如说看一下从1950年到今天,美国的电费。
       国企混合所有制,那只是一种“红利”——就像李嘉诚先生想买下英国和澳洲的电网一样。
        
       “资金牛”未必持续,指数短线观望。

          
          上面这张图,是在存量上的直观的观测。从2009年以来,债务随着投资,呈指数级增长;M2和GDP是级数级别,M2增长的更快,有两个原因:1、“高储蓄率”(它只是一个现像,而不是一个定义。);2、基础货币投放。图中,债务/GDP和债务/货币存量,对应出两个“缺口”。缺口的性质,不是数量,只能把它定义在“存量的变量”上去考量。
         缺口A,从历史经验上看,在一个国家的债务/GDP到达某个极限:比如每6个单位债务才能生成1个单位的GDP,那么,债务扩张将开始逆转或坍塌,它又会导致经济产生“债务——通缩”。在看到欧文.费雪的“通胀”方程(参数)时,马歇尔曾经对庇古说,费雪没有说为什么;而债务——通缩,他也没有说为什么。这其实是蛮困难的。
         我现在也有个看法:就算不产生逆转或坍塌,也会导致长期的GDP萎缩,它看上去很像债务——通缩。           
         缺口B,是由微观经济的“债务本息/自由现金流”产生的。比方说,我借了12万元人民币做生意,债务的期限是1年期,我每个月要还10000块人民币。结果我赚不到钱,那么,我就产生了“10000元/月”的“债务/现金流缺口”。如果债务到期我还不起钱,我就要宣布破产,我和债务人,要进入法定的破产清算程序。
       “债务本息/自由现金流”缺口,是导致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和货币持续滚动投放的主要原因。
          由于2009年——2016年,很大一部份债务,不是由“经济人”自身行为而产生的,比如,上市公司的债务/现金流,从2008年到2016年的统计,就没有宏观经济数据上,表现的那么夸张,它显然产生于政府主导的:以年率增速20%的投资,带动的“GDP”增长:现在非但丧失了所谓的财政投放在会计学上的“乘数效应”,相反,债务膨胀和GDP增长,开始彻底背离:债务导致了越来越高的宏观经济费用和成本。
          
         每一轮经济“衰退期”,都可以看成是微观经济在自我清理“债务/现金流”。就像晚上人睡觉时,肝脏就开始“排毒”一样。所以我根本听不懂:“对冲”经济衰退周期是什么意思:三更半夜叫起来“吃药”?“资金牛”未必持续,指数短线观望。
         我认为年底的资金问题,己经到了央行不持续投放货币就得出事的地步了。
         
“资金牛”未必持续,指数短线观望。

         这是股市中权重最大的指数:沪深300。
         上次写过:要防止它“假突破”。
         它整体形态仍然不能排除是“三角形”,“假突破”失败后,还留了一个跳空缺口。现在下跌的形态,也不像是调整,而像推动浪。
          
        资金面紧张,形成于宏观,它不是“季节性”波动:1、利率掉期继续上行(浮息上升);2、银行同业大额存单转让利息上升——上周央行借着MLF又融出资金,这等于央行在脱表投放货币。
        每年第一季度,资金投放量都是最大,明年初我个人认为,央行可能:
        1、继续让短期利率浮动,但控制住长期贷款利率。
        2、不排除继续脱表投放基础货币,以应对利率急升。
        这样,企业将从短期债券重回票据市场,从商业银行融到短期的周转资金,依赖于实业经营的企业和商业,短期利率波动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纵观全球市场,债务/GDP规模(不是通胀)带来的实际利率上扬,可能己经让美债处在自1980年以来的一个“重大的拐点”。在4.6%的失业率、3.5%的薪资增速和年率2%的物价增速的情况下,美联储己经不可能有任何形式的“宽松”:让美债收益率“停下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