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主要指数半年度简要回顾

(2016-05-31 11:14:23)
分类: 指数
      一、美元指数。
      从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货币就进入了“比差”的模式。在此之前,谁的经济强,谁的货币就强;而现在,谁相对来说不那么差,谁的货币就强。
      (唯一的例外就是日元,我认为日元纯粹就是一个国际市场上,用于“套利”的币种:日本国内的廉价资金跑到海外套利,海外套利资金用廉价的日元套利。)
       主要指数半年度简要回顾

        考虑到美元指数的两大对手盘:欧元和人民币仍在政策贬值的意愿中, 欧元区“负利率”的资产不断扩大,欧美债券息差也在扩大;而人民币则由于国内资本回报率下滑,以及用拉高资产价格的办法来“降低”负债/资产比率,那么本币汇率自然就进入下行通道。
        所以,美元指数从2015年12月的100,到现在的回调,大概率属于“平台型”的整理。未来仍将上涨。 
        虽然做多美元算不上多好的投资,但是做空美元则是需要“确认”的。如图,跌破93-100的平台,更可能是买入的机会;只有跌破蓝色的趋势线,才是做空的机会。
        美国向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供给美元,这种净供给的量是很大的,它需要大量的美元从美国流出,流入国际市场,形成美元和其它货币或商品的比价。而当贸易或资本方,完成贸易或交易后,就会卖出美元换回本币,这时,外汇市场上美元的净卖出头寸=贸易或资本流动的净盈余。
      而且,国际市场上的美元,回流美国的假设,多数情况下是不成立的:因为那将导致国际市场上的美元紧缺,对美国来说,就是美元离岸市场的利率将上升。所以,只有一种情况下,国际市场上的美元回流美国是成立的:美国的基准利率始终>离岸市场的美元利率。这种情况,历史上只发生过一次:就是在1980年的大滞胀时期。
       而这一次,先是欧央行的货币政策,让欧元贬值,从而让美元指数,在2014年直线上升;现在是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的贬值,早晚再次传导到新兴市场其它国家对美元的贬值上。所以,不管美元对于日元是否下跌,总体上,美元指数在未来仍将上涨。特别是在经济周期下行,金融市场开始大幅波动时,美元会被避险头寸大量买入。
        
       二、道琼斯指数。
       主要指数半年度简要回顾

     上图,是从1974到现在的道指周K线。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道指跌破了图中的上升曲线,但是在2009年后的三轮QE下,2013年又“收复”上去了。
      两个原因,我认为道指未来一年内,还是要重新跌破这条上升曲线:
      1、美国的中产家庭占比,从1970年的60%下降到今天的52%;
      2、美国债务的趋势,长期并没有被改变。债务利息>GDP增量,就意味着来到一个临界点。
      道指现在仍然有两种可能:A、现在处在浪B;B、现在处在浪5。
      美联储的加息,根本就是象征性的,决定因素是“资产价格通胀”。
      看空道指,可以选择减仓;而做空道指,一定要等确认。
      
      三、全球的“资产价格通胀”。
      毫无疑问,越演越烈。
     2016年上半年,不管是美国或是欧州或是中国,不管是多伦多还是伦敦还是新西兰还是上海,跑在最前面的无一例外都是房价。在这种情况下,GDP增量就被简化成“房价增量”:去年一套房子成交价30万美元,今年35万美元,GDP“增加”了5万美元。
      
     而欧元区负利息债券,不断的扩大,现在己经接近欧元区所有债券的10%。
     这导致了过去20年,欧元区上市公司整体净利润增速几乎没有增长的情况下的,股市现在仍然维持在20倍市盈率上方:即PEG=20——需要20年才能收回投资成本。谁会做这样的投资?所以,政府成了唯一的驱动力。这就是全球“财政刺激”的呼声越来越高的原因所在。
      之所以债券的定价,以10年国债和5年期企业债为基准,是因为在一轮经济周期中,项目平均的投资期决定的。而决定投资期限的,是市场竞争,而不是利率。
      货币是不是资产的等价物?持有货币算不算是持有一种资产?今天的央行给出答案:不是。所以我相信,多数家庭的实际购买力,在现在,一定是不断的被削弱的。比如2014年时,美国的餐饮业消费就己经出现过“直线跳水”。
      在我看来,现在和2007年并无太多不同,美国经济也只是由消费信贷撑着。一个GDP增量80%要靠消费信贷的经济体,最大的问题是:央行其实己经丧失了货币政策的主导权,因为它的货币政策不得不去维护资产价格。
     
      资产价格通胀末端,当它往工资端传导时,就是通胀;往生产端传导时,就是滞胀;往家庭支出的成本端传导时,就是衰退。用“时薪”来衡量“收入”不完全靠谱,比如“月嫂”,其工资就是典型的“时薪制”,“时薪”上升不代表她们的总收入上升,更不代表净盈余也在上升。其实看中国,多数家庭的储蓄——净盈余己经见顶了;我认为未来肯定是下降的:一方面是被金融强盗打劫走的;另一方面是老龄化。
       
       四、股市。
       当货币和债券,都不能算为“资产”时(谁听过说倒贴利息的“资产”?),金融机构的资金却是有成本的,这些必须买点什么以支付成本的资金,只能冲向房地产和股票市场,或者流向海外。
       这就是欧州股市,为什么己经进入熊市,但是指数仍在横盘,并且结构走的很复杂。
       但显然,这导致了流动性的丧失,比如今天,在美国看到的。一旦实际利率上升,一轮踩踏是不可避免的。
       
       这里A股是例外。日本央行只是入场买走了股票,并没有操纵市场;A股央行把资金交给“国家队”,己经完成了对银行控盘,保险也差不多了,以后估计就是券商了。
       主要指数半年度简要回顾

主要指数半年度简要回顾

       主要指数半年度简要回顾

      除了银行,还有保险。比如中国太保,股东户从18万户减少到10万户。

      这种情况下,我是不知道未来指数会怎么走了。银行指数基本上就是画地图了,想怎么做K线就怎么做了,想拉到到多高就拉到多高。这在全球证券史上,都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如果谁不习惯,可以换成港币买H股。
       我己经换了一些港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