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常识和概念:交易和需求

(2016-05-02 11:59:26)
分类: 经济
      在经济学里,成本对应的是效率,而不是利润;利润的性质是分成:比如一只铅笔,当它生产出来并被卖掉后,所有参于的人,能从出分到多少。再比如中国的房子,每卖掉一套,财政部和地产商都能从中分走70%。
      而成本呢,效率越高成本越低。
      但在“传统的会计学”里,成本对应的是利润:成本越低利润越高。以前有个笑话:一个地主要请佣人,找来找去总觉得太贵了:不是饭吃太多就是要求工资太高。后来有人跟地主说,我帮你找到了一个非常便宜的佣人。那地主很高兴,说他每天饭吃多少?那人说,这个人不吃饭,饿了喝西北风。
      这是两个学科,对“成本”这个词,理解不同所在。
      
      我举个例子:过去两年,原油的价格下跌,从传统会计学的角度出发,所有需要原油的人,成本下降了:或生活成本或生产成本;而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过去几年,原油的价格下跌,反应了新能源的生产效率的提高。        
       而在上世纪的70年代,原油价格的大幅上涨,是人类社会的快速工业化导致的:比如汽车和工业品的普及,及其消费周期缩短,以及工业设备对电力的使用量大幅增加。当它们的增速在某段时间快于原油产量的增速时,原油价格就上涨了。
       在经济学里,把工业设备的用电量,定义为“需求量”,是错误的,桥水公司的达里奥意识到了,这是“交易量”。事实上,把“交易量”混淆为“需求量”,是导致经济学教材漏洞百出的原因之一。
      交易和需求,区别是如此之大,怎么可能会混淆呢?一个区分它们的简单方法是:需求是不可能被强迫的,而交易却可以是被强迫的:你拿着一把枪,指着我的脑袋,问我需不需要房子或次级贷款,看到我点头了,就说这是“需求”,这是用统治权去强迫别人交易。
       而央行就文明得多,因为他们书念得多,人又长得很聪明,明白强迫别人交易,不能用统治权,需要用货币的发行权。
       
      政府的“财政政策”的性质是什么呢?非常简单:政府去央行借支信用,然后把钱花出去——直接创造了订单。这就跟任何一个普通人,去银行刷信用卡一样,区别在于:刷信用卡,花的自己钱,办的是自己的事。
      而这部份的政府订单,被所谓的宏观经济学派,称为“总需求”的一部份。这不是胡说八道么?
      很简单的看:只要政府不支出,“需求”马上变成“零”。而且,政府的订单会在经济部门产生出另外的订单,政府的透支会在经济部门产生出另外的的贷款。而当政府无法在透支信用时,政府的订单和随之而来的经济部门的订单+政府的贷款和随之而来的经济部门的贷款,和这些贷款所对应的“GDP”,就一起灰飞烟灭:变成“零”了。
      而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在哪呢?也非常简单:微观经济学是从1+1开始的;而宏观经济学是从“可视为1”开始的。
        
       我们再来看“通胀”,费雪对“通胀”,思考的起点是对的。而MV=PT,用的却是统计学的方法。我前文在经济周期里就写过:一条曲线不可能表达两个量纲。
      货币的需求和货币的使用,是不同的。如我上面所说的简单的识别方法:需求是不可能被强迫的。比如,现在的“名义利率为负”的货币政策,只能理解为“央行在强迫所有人去哄抬资产价格”。至于为什么,去问华尔街和欠了一屁股债的政府。
       “货币的需求”——这种说法根本是不存在的,我上面举过原油例子,正确的表述是:市场交易所带来的货币交易。这句话本身,方程左右两式注定永远等效:请把“守恒”和“等效”分清。
     
      想表达通胀,应该直接从求“通胀率”开始。但这个问题把我卡住了。但不管怎么说,“通胀率”不可能是负数,除非是“某段时间货币供给不足”,比如金本位时;而“资本回报率”倒是可能为负,比如因为货币供给量不足,而引发的通缩时,利率的远期合约掉入了负值,那表达的就是资本回报率,要随着经济的通缩而掉入负区。
      但资本回报率,却不是通胀率。
      如果能求出“通胀率”,货币政策的一个基本原则:保持货币的购买力,就可以变成非常简单:让基准利率直接盯住通胀率就行了。而CPI是一个基于统计学的参数,有时靠谱有时不靠谱。但不管怎么说,跟猪较劲一定是不靠谱的。
      通胀率是无法被推升的,因为它是常数,再说推升它干什么呢?难道要“杀贫济富”?欧央行说我偏要推升它,你们看,2016年3月份,欧元区的CPI是1.6%。亲,那是房价。
       
     交易量和需求量,这是两码事。今天我吃了一个土豆,这是需求量;今天我买了一个土豆,这是交易量。我不吃为什么要买呢?我“预期土豆的价格会因通胀上升”行不行?行不行?你又不管通胀。我不但买一个,还要买了一堆,过一段时间把它卖掉。
       所以,当远期合约所显示的利率越来越低时,也可能是“资产价格通胀”:资产价格上升导致了资本相对回报率不断的下滑。
       所以,费雪的通胀率和弗里德曼的预期理论,是对的还是错的?错了:这又是左右两式等效。
      
       再说上面的土豆,经济学的表述应为:商品交易的速度随着通胀率的上升而上升。你看,这不是“交易量”。即然这不是“交易量”,那么,央行“增加货币的供给量来推升通胀”是什么意思呢?而且,还是对着金融部门供给,好像金融部门里的人,都是吃土豆长大的一样。
        
      所有的交易和需求,都会被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推翻掉。以前市场交易土豆时,是用驴或者牛,现在用火车和汽车,说不定以后用量子态瞬间传送。人不可以,但土豆是可以的。
     而不会变的是逻辑和规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