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栓,是指抗凝、抗血小板和溶栓。
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用于长期预防血栓,是抗栓应用;在PCI手术期需要服用大剂量氯吡格雷(手术时需停用),做用是抗凝。所以在统计氯吡格雷销量时,通常把PCI手术这一块的氯吡格雷,和抗血栓其它领域中应用氯吡格雷是分开的。比如在美统计的氯吡格雷用量就是:PCI手术(抗凝、70%)+其它抗血栓应用(抗血小板、30%)。
比伐卢定,主要应用PCI手术辅助抗凝,用于预防不稳定心绞痛、缺血性并发症。比伐卢定最大优点是显著降低出血事件,半衰期短且可逆,副作用更小,这是任何己上市或己知药物无法比拟的。
在PCI手术抗凝应用中,比伐卢定唯一的对手是它自己:太贵。这也导致其应用范围,住其它领域拓展的比较慢。当然,这也跟它的原研厂商有一定的关系。比伐卢定是瑞士Biogen公司研发,后转让给美国的MedicinesCompany公司。过去10年,Medicines公司一直在努力,扩大比伐卢定的适用领域,因为它优秀且仍有相当潜力。不过万人规模临床及科研经费是需要烧钱的。
阿斯利康的替格瑞洛(英文名Brilinta,也称替卡格雷,中文名倍林达),同样也是被FDA加“黑框”——提示医生不能与大剂量阿斯匹林联用;且在用药指南中还指出替格瑞洛可增加出血发生率,并且可引起“显著的,有时甚至是致命性的出血”;同时由于它半衰期短,直接可逆,这意味着患者忘记服药的后果可能相当危险。
阿斯利康对FDA“黑框”回应是:可能存在和大剂量阿斯匹林存在冲突,也可能是偶然性。不过我想,重要的是:阿斯利康要如何论证这个“偶然性”呢?哈哈(我有点兴灾乐祸,不应该)。
PCI手术中,氯吡格雷和比伐卢定的地位,是无可争议的。在其它抗凝、抗血小板应用中,它们仍然是有潜力的药物。同时,我需要再次提醒:在抗血凝、抗血栓领域,药物更新换代的速度相当慢,华法林、阿斯匹林,都什么时代的药物了?为何能一直存在到今天,并且仍然是主流应用?
我个人认为,因为这是很难牚握平衡的领域:即新药在加大抗血凝同时,又不能增加出血风险。且不增加出血风险更重要。这有点自相矛盾对不对?
我认为这就是答案。这也是我一开始,做为一个外行人,却敢长期持有小信的原因之一:因为药物更替速度慢,在大领域用药中,地位却是不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