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报和会计师出具的审记表述:“在所有重大方面”。
年报对业绩变动原因,做了非常详细的表述。包括宝安生产基地的原料药GMP认证;和现在进行的粉针剂车间2010版GPM认证,给主营收入带来的影响。利润增长得益于原料药毛利上升(主要是成本下降)和制剂(主要是泰嘉)销售的增加。研发投入同比大幅增长。
其中存货变动应该跟宝安基地的GPM认证,所需的相关改造造成的,而非我去年三季度时判断的宝安基地产能吃紧。——
这是仍然是个人理解。
对于惠州生产基地,今年3月通过欧版GPM认证,将在6月后开始产生整体效益。在报表中,其收入为零。
二、非常干净的一家上市公司。
这是长线投资者的一个共识:零关联交易、零资金占用、零担保。


三、氯吡格雷。
这是所有人最关心的。注意“氯吡格雷及其片剂生产的技术研究”是被国家列入“重大新药创新”“十二五规划”(注意:是十二五规划,即2011年到2015年)。信立泰是氯吡格雷国标的参与制定者,经过10多年不断的工艺改进和取得发明专利,其质量很难被后来者超越。这对于恒瑞、正大天晴来说,也是一样的,他们拿到氯吡格雷生产批件,面临的情况和帅克,也是一样的。和泰嘉同样价格,结果也是零销量。
四、激励制度。
年报中表述:薪酬激励仍将是公司的首要选择。我个人认为这没什么不好,为什么非得股权呢?
我不认为薪酬激励有何问题。
五、股东户。
无聊的股东户,从去年3季度的23236,降到年报前5天的16557。没什么意思,不看。
人寿的基金,基本上是拿小信当标配,一路傻看着别人买。
六:2013年一季度业绩预增:50%-70%。
在己有的12年四季度和预告的13年一季度,主营和净利润环比增速有所放缓(相对于去年三季度)。这跟统计到的泰嘉医院终端销量稍有一点出入。
七、风险。
年报中提到了三个风险:1、宝安粉针剂车间需要在13年末通过GPM认证,否则将不能生产;2、氯吡格雷纳入基药,销售前景广阔,且泰嘉品质早己得到市场认可,但仍有政策性降价风险;3、人工费用上涨。
第2个风险,是所有人的焦点。我的看法是:在12年3季度,发改委刚刚对氯吡格雷调过价的情况下,进基药再次大幅调价是不可能的;在省标中被恶意竞价直接踢出局,现在政策导向上看,也几乎不可能——只要没有最低价唯一中标即可。
至于更长远的来看,由于进基药=行政调价程序,企业失去价格的定价权。所以最好的办法,仍然是争取今后3年到5年,打开欧洲市场销量。对欧销量,或制剂出口的实质性销量,将是下一个对抗行政非理性降价的护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