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底和高》的教学设计

标签:
教学设计 |
《认识底和高》的教学设计
西安市高陵区城关小学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51~52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并会画它们的高。
过程与方法
经历认识高的过程,体会不同图形高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
会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出问题
王阿姨要为自己开的书吧制作几张桌子,工人师傅想把平行四边形木板切割成最大的长方形木板,作为桌子的桌面。你能帮帮工人师傅吗?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一)探究活动一:平行四边形的高
1、
提出要求:桌面要做的尽可能大,可以用割补的方法,但据的次数应尽可能少一些。想一想,应从哪里据开呢?
出示活动要求:
(1)
(2)
思考:同学们设计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案,想一想,这些设计有没有共同的地方?(引出平行四边形高的概念)
讨论:平行四边形的高有几条?
2、
现在就用剪刀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来,试一试能否拼出长方形来。
(二)探究活动二:梯形的高
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的情境图。
你发现了什么信息?你知道“限高”的含义吗?你能在图中画一画吗?
展示学生的不同画法,想一想:这些画法有没有共同的地方?(引出梯形的高的概念)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段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
梯形的高有多少条呢?(无数条)
(三)挑战活动三:三角形的高
谁能在一个三角形里画一条线段,把一张三角形纸片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
展示学生的不同画法:看一看,这条线段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出三角形高的概念)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线段的长度就是梯三角形的高。
思考:三角形有几条高?
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高的条数,教师巡视指导。
结论:任意三角形都有3条高。
(四)挑战活动四:画图形的高
请你画出下面给定图形的底边上的高,并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画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练一练第2题)
三、实践操练,巩固知识
平行四边形有(
2、
(1)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全课总结
说一说你对高的认识。
板书设计:
认识底和高
平行四边形:无数条高
梯形:无数条高
三角形:三条高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以数学探究活动贯穿于整个课堂。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感悟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的各自高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它们高的概念。从具体操作到抽象概括,再由抽象概括回到实践操作,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高的认知。进而通过变式练习,让学生掌握作高的方法。
存在的问题:
(1) 有一半学生作高时忘记画高的垂直符号。
(2)
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