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2019-01-16 21:54:15)
标签:

教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西安市高陵区城关小学  王丽英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6364页。

教学目标

进一步认识分数,体会“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认识分数的过程,学会与他人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一个“整体”,以及“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不同。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铅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同学们,这是什么?(圆形纸片)我把它对折两次,那么现在的小扇形怎么表示?()看到,你想到了什么?请用说一句话。

2、  你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分数吗?(能)那就请同学们画出四分之三

3、  展示学生的不同画法,并进行小结:大家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来表示

4、  老师想利用下面的物体表示,该怎样表示呢?(课件出示教材63页上面的图形)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次走进分数家族,去继续探究其中的秘密。

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一)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深化分数的认识

1、  学生在练习纸上对进行表示,可以涂一涂,也可以圈一圈。

2、  展示学生的作业,让学生说说自己表示的的含义。

3、  比较以前认识的分数,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

小结:以前的单位“1”,只表示一个图形、一个物体、一个有机整体,现在它可以表示几个物体、几个图形。它的范围变大了。所以,我们就说: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分,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活动二:探究“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在“整体”上表示出了它的一部分,那么,知道其中的一部分,你能表示出相对应的“整体”吗?

课件出示:一个图形的是四分之一

   
           ,画出这个图形。

 

1、  学生在练习纸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

2、  展示学生的不同表示方法,并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共同之处。

活动三:探究分数的相对性。

拿铅笔活动:

1)全班分成八个小组,每组从笔筒中拿出铅笔总数的

2)汇报、展示:小组代表汇报所拿铅笔的总数、拿出的支数及拿法。

3)提供这个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生小结:总数不一样,同样是,所表示的支数却不一样。也就是说: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一样,那么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

三、反馈提升

1、  分数小游戏。

请一位同学站起来,让学生先后说出这位同学占大组人数、小组人数、全班人数、全年级人数(300人)、、全校总人数(1800人)的几分之几。

思考:请同学们想一想,同样一个人,怎么可以用这么多不同的分数表示呢?

2、  推一推。

出示题目:一个整体的    

     
     
        ,这个整体是怎样的一个图形?

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推想的,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

3、  辩一辩。

课件出示:为了帮助西部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读书,小明捐献了零花钱的,小红捐献了零花钱的,小明捐的钱一定比小红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四、回顾反思

1、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

2、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一)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分,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一样,那么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自主探究法与合作交流法,以学生活动为主线,为学生充分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尝试中去发现、去比较、去归纳,从而掌握分数概念的本质特征、特性。同时,在此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发展了学生的类推能力和数学直觉。

存在问题:

1、   学生对分数的概念有了深入的理解,但对于分数表示的具体含义表达不是很准确。

2、对于分数的相对性学生理解得很深刻,但到具体问题时,说理不透彻。只会笼统的说: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一样,那么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

 

相应的 改进措施:

1、 在强调“整体”的同时,更要强调“平均分”。

2、 要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教师多示范引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