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编织幸福:行走不断,相遇不止

(2023-10-23 20:52:30)
标签:

教育

生活

生长

编织幸福:行走不断,相遇不止

————走进《做中国教育的建设者》

 

倚窗,远处灯光闪烁,如眼前文字熠熠。

 

十月第三周,跟着伙伴们继续捧读朱永新老师的《做中国教育的建设者》,来到第三章,第四章。

 

朱老师指出:新教育实验的哲学基础是人本论、行动论;伦理学基础是崇高论、和谐论;心理学基础是状态论、潜力论和个性论。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

 

博尔诺夫认为:遭遇即只有少数重大的特定的经验可以称作遭遇,他们闯入人的生活,突然地、往往令人痛苦地中断人们的活动,使之转向一个新的方向,导致生活发生重大改变。

掩卷沉思:我遭遇了吗?我是行动者吗?我给予了学生的潜力无限相信了吗?我们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了吗?

 

困顿中初识新教育,我发现:教育教学原来可以这样有意思!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代诗人陆游在《游山西村》中这句诗形象地说明了人在遇到困难一种办法不通时,我们只要坚持不放弃,去寻找,去探索,在下一个路口就能找到办法来解决。

 

念念不忘,定能相遇尺码相同者!

 

不经意间走进新网师,在哲学课程和语文课程的网络课堂上,我探索着作为一名农村老师的幸福所在,汲取各位语文大师的教诲,在全国各地的学员们身上我探寻着自我存在的价值。借助《构筑理想课堂》的学习,利用有效教学框架的备课方式本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我与各年段孩子们一起践行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在不断的学习中,我开启了一个人的教研模式:一个月上一次自己的公开课,写文本解读、教材解读;做课件,写框架设计;写教学叙事;写教后反思,每一次,我都会写上20000多字,一个农村教师走上专业成长的自教之路,这是新网师给予我的幸福。

 

努力成为新教育种子教师,担任年级组长,带着我的伙伴们开启了“共读共写共行共享”的网络学习模式,研讨群里,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把每月共读共享定为我们幸福成长的第一步。我们读了朱永新老师的书,童喜喜老师的书……这些阅读及群内交流,在唤起共鸣的同时,伙伴们感受到不同于之前的生命存在方式,这就是新教育给予我们共同体成长的幸福。

 

书忌耳传,文贵自得。我们收获着“不跪着阅读”“写有个性”的文字情缘。我深刻地认识到:读是穿越他人的世界!写是雕刻自己的时光!读写就是在他人的世界里穿越后回到自己的时光中和自己对话!

 

久久为功,总会携手灵魂共舞人。

 

为了把阅读浸入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借那诗意在乡土的歌课程行走,每一个黎明,我们都会在《爱读书的孩子》中开启新的一天。

 

“早安,孩子们!”我希望用我的微笑感染孩子。

“早安,蜗牛妈妈”孩子们同样给了我灿烂的笑。

“孩子们,你们是一群爱读书的孩子!”我把期待送给孩子。

蜗牛妈妈,我们是一群爱读书的孩子!”开始是有口无心地应答,逐渐变成对自我行为的认同。

 

我们一起诵读《爱读书的一(2)班孩子》:捧着日光读/一天一遍/读得兴奋满脸//爱读书的一(2)孩子/捧着月光读/一夜一遍/读得平平安安//一听说/董老师要来检查/每个孩子便摇头晃脑/大声朗读

 

有时,明明知道有人昨晚没阅读,我也不揭穿,还是想让他在“我读书了”的声音中意识到“今晚一定要读了!”。通过反思,接着给自己贴上“读书人”的标签。不断地贴标签给予了孩子定性的导向——我是个读书人,我要阅读。

 

没有说教,一个个黎明贴下来的标签把孩子们领进了书的世界。做一个幸福的读书人,这种强烈的心理暗示,激发并保持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最终凭借文字的力量吸引他们痴迷上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并把阅读融入生活。

 

黎明,诵读十分……我借助手机朗诵教孩子们吟诵,在《笠翁对韵》《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等古典文化的熏陶中,我们从平仄声律到古诗吟唱再到绘画解析,我们在对对子里穿越,在古诗词里穿梭,在小古文中徜徉……

 

我们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读成了一支歌,一幅画,一段情,一颗心!

 

午后,共读30……我们共读《夏洛的网》,刘岚潇写读后感:以前,我为自己是农村孩子而自卑,后来,董老师带着我们读了那么多书,领着我们和高尚的人对话,我会写诗了,也会写文章了,董老师用文字为我们织网,我相信我这样一个农村孩子也会长成一个美好的人,也能为他人织网。

教孩子如此,任何的奖赏也比不了!

傍晚,暮省20分……郑恩耀给妈妈的信中这样说:亲爱的妈妈,您怎么样了?您的身体好吗?最近吃得好吗?活难不难?会不会干呢?我的学习您不用担心,我会很努力的……

 

妈妈回信:可爱的儿子,妈妈很好!吃得好,住得好,工作也好!就是想你了!只要你健康成长,妈妈什么都好……

 

每每在群里看见这样的信,我的泪就止不住地流,留守的孩子不再因缺失的爱而孤单,远走的父母不再因爱的缺失而不安,浸润在新教育里的家长和孩子是幸福的。

 

我是谁?我身在何处?我将往哪里?最简单的美好需要最长久的努力!从我到我们,一点点努力,一点点朝向,一点点相遇……编织幸福!

 

怀特海说:教育应该是一种不断重复的循环周期。每一年在文字中浪漫感知,在共同体中精确学习,在教室里综合运用……一年一年,我做了那么多改变,只是为了我心中不变,和孩子们一起读写思行,守望新教育,筑梦新生活,是我用不放弃的旅程,也是我的幸福归宿。

 

沉入夜色,墨香乘风绕指盘旋,久久不离。

编织幸福:行走不断,相遇不止!感恩相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