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明日之师教育家精神熠熠闪烁

(2023-10-08 18:19:13)
标签:

教育

生活

生长

做明日之师

教育家精神熠熠闪烁

————“明师班”第一季学习心得

  

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说:教学的第一层对话就是要实现人与知识之间的对话。很幸运走进了“明师班”,“做教师最大的善是什么?”这个缠绕了我许久的问题,如今如何以对话解答呢?

 

一直以来,“立德树人”四个字是镌刻在我的教师灵魂里的,我以自己所理解的教师最大的“善”和孩子们相处,那么,我这个“善”又从何而来呢?

 

立育人之魂。做明日之师,要有大“善”,要立育人之魂,这个“魂”也可以称之为“教育情怀”!何为情怀?杜甫在《北征》中慨叹: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乔吉在《金钱记.第三折》里感伤:扫愁帚扫不了我郁闷情怀,钓诗钩钓不了我这风流的症候。袁枚在《随园诗话补遗.卷五》中失落:刘郎去后情怀减,不肯红妆真到今。由此看来,这“情怀”大抵指的是人的一种心境、心情。顾名思义,教育情怀,则教育者对教育的一种心境和心情了。教育部政策法规司邓传淮司长在主题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讲座中强调:以服务中华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最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并以“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一系列追问来敲打我们做教师的灵魂。这是邓司长作为教育管理者的教育情怀!杨佳老师“在黑暗中寻求光明”,以恩师为镜,以初心破难,修炼成众人生命里的一道“光”,指引我们前行。这是杨佳老师作为教育学者的“教育情怀”!朱永新老师在《做中国教育的建设中》一书中指出: 新教育实验的哲学基础是人本论和行动论。人本论指向“为了人的一切,为了一切的人”。行动论强调教育的实践探索,通过行动去改变教育。最终要引领师生过上一中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不管身在哪里,朱老师始终心系教育,教育著作等身,这是朱永新老师作为教育学家的“教育情怀”!

 

我们做明日之师, 新时代,我们就是要做一个有情怀的教师,在法律法规中做教师,点亮自己,照亮他人,把教育做得有温度!

 

悉育人之道。做明日之师,要有大“善”,要悉育人之道,这个“道”也可以称之为“教育价值观”!著名作家梁晓声老师在主题为“文学与教育”中谈到:教师要以自己对文字的感知力,来拓展课堂,给学生提供更广泛的知识。身为语文教师以浅薄的理解,梁老师就是在警醒:我们语文教师要用学散文的方式教散文;用学小说的方式教小说;用学诗歌的方式教诗歌……语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朱永新老师在《做中国教育的建设中》一书中指出:新教育人要有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深入现场的田野意识,共同生活的合作态度,悲天悯人的公益情怀。这是新教育实验的价值观,更是新教育人的精神高度。二十多年来,新教育人童喜喜老师做到了,蓝玫老师做到了,张硕果老师做到了……陈东强局长做到了,林忠玲局长做到了,许新海局长做到了……他们的育人之道为我们新教育人竖起了一面旗帜。

 

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致信优秀教师代表,强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我们教师不可能都成为教育家,但,我们可以教育家精神严格要求自己,修炼育人之道,以实际行动践行教育家精神,让教育家精神在“三尺讲台”熠熠生辉,这应该成为我们教师群体相!这也必定成为我们教师的教育价值观!

 

我们做明日之师,新时代,我们就是要做一个有价值观的教师,像教育家那样做教师,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把教育做得深度。

 

谙育人之术。做明日之师,要有大“善”,要谙育人之术,这个“术”也可以称之为“教育方法论”!于漪老师说:教师的双肩责任重大,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在“明师班”的课程中,我们感受颇深,李庆明教授、朱雪晴老师分别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让每一颗星星在银河中闪闪发光”为主题,站在理论与实践的角度,为我们带来了一场“新教育”的精神盛宴,从侧面为我们解读了朱永新老师的书《做中国教育的建设者》,也让我们看到了生活在新教育实验里的师生们幸福的模样,作为新教育人,我感同身受。朱永新老师说:教室是一根扁担,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新教育的十大行动 “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育”就是这样的方法论,赋予了教育田园里的一根根扁担巨大的力量,挑起了生命,也挑起了孩子的未来,国家的明天。

 

这些年,我很幸运承蒙新教育引领,在步步拾级中提出了“乡土田园诗意教育观”,携文字,我们师生在乡村大地上诗意栖居:以“古诗文诵读”为主题的“沐浴古来之风”课程,每个清晨诵读古诗词,给古诗词配画,将古诗词改写成小片段、儿童诗;以“儿童诗读写”为主题的“那诗意在乡土的歌”课程,每一周诵读原创诗歌,写诗送给孩子们,孩子们进行集体、个体创作,记录课程叙事;以“整本书共读”为主题的“荡舟书海”课程,每月师生共读一本书,并通过上推荐课、推进课、汇报课三种课型点燃孩子们的阅读热情,指导孩子们进行阅读,并引领孩子分享阅读带来的快乐;以“描摹乡土生活”为主题的“品味乡土生活”课程,在传统节日,物资交流会,四季农耕……带领孩子们走上街道,走进超市,走上晒谷场,走进田间地头……用从阅读中汲取的知识,提升的能力来“阅读”乡村,描摹乡村生活;以“书信”为主题的“远方的诗”课程,让孩子们给自己,给远在外地的爸爸妈妈写信,用阅读中获得的力量以文字的形式来排解留守的孤寂心理,感恩父母,进行自我教育。师生共读了600多本书,累计创作了3000多首儿童诗,写了1000多篇文章,30多个孩子的诗歌、文章发表在刊物上。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抓住育人之术,寻找到适合我们相遇的教育境遇还有相遇的孩子,一起编织,孩子的方向便是我的方向!

 

这些年,教学相长,我不断经历着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说到的三个阶段:浪漫感知阶段,自我发现,寻找可能;精确学习阶段,自我批判,塑造新我;综合运用阶段,自我接纳,渡己渡人。不断归零,不断重启,不断重塑,不断预约另一个自己的到来,如我遇见了“明师班”。

 

我们做明日之师,新时代,我们就是要做一个有方法论的教师,行动就有收获,坚持创造奇迹,把教育做得有高度。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主动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构知识的意义(或知识表征)的过程。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或许,我也只能以浅薄的学习力来借助“明师班”课程的力量回复我自己。

 

每每沉入夜色,叩问不断响起:我是谁?我身在何处?我将往哪里?以此鞭策,以此警醒!此次参加“明师班”第一季学习,这叩问直抵灵魂深处!

 

我是谁?我身在何处?我将往哪里?被文字浸润的朴素之心告诉我:我的眼前是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我的身后是一颗颗期盼的心,我就是立在眼与心之间的那个人!

 

我是谁?我身在何处?我将往哪里?被乡村孩子淘洗的玲珑之心告诉我:我选择了乡村教师,就选择了在三尺讲台站立的姿势!

 

我是谁?我身在何处?我将往哪里?被乡土善待的赤子之心告诉我:乡村孩子的方向,乡村教育的方向,就是我的方向。

 

王阳明说: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那么,教育家是高不可攀吗?明日之师与教育家的距离有多远呢?或许便是“知行合一”的距离!

 

一辈子学做乡村教师,一辈子甘做乡村教师,热爱教育,崇尚行动,勇于创新,朝向明日之师努力,像教育家那样做教师,去做乡村教育的建设者,擦亮乡村每个日子  呵护乡村每个生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