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教学相长
(2022-03-21 12:20:49)
标签:
教育生活成长 |
我们一起教学相长
————工作室简要工作方案
蓼城.燎原,我们一起教学相长。
一、工作室定位及指导思想
1.本工作室由全县部分名师、骨干教师共同组成,是集教学、科研、培训等职能于一体的教师合作共同体。
2.以名师为引领,以学科为纽带,以科学、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学科专业理念为指导,以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为依托,以成员的智慧为力量,以教师素养提升、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教师培训、解决学科问题为内容,搭建交流对话平台。
3.以教师发展为目的,促进名师的自我提升,带动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发挥区域带头辐射作用,为推进区域内学科教学、教学研究、教师培养等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工作室理念
1.工作室本着“潜心钻研,务本求实(遵循规律),合理继承,合作创新”的工作理念,营造教学研究的良好氛围。
2.通过多种途径,锻造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专业功底扎实,理论积淀深厚,教学技艺精湛,研究能力较强,且富有创新精神的语文教师团队。
3.促使教师个体的发展走向自觉、持续,为实现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型提供支撑。
4.以民主、开放的态度,在工作室内倡导资源互通、能力互补、思想共享;加强对外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学习市内外工作室建设经验,利用他人研究成果,取长补短,发展自我。
5.从严要求,夯实教学与研究基础,提升教学与教研能力,力争工作室成员在三年内成长为县区或全市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名师或骨干。
三、工作室三年目标
1.工作室成员教育教学基本素养明显提高。
2.教学水平明显提高。
3.教学理论水平明显提高。
4.教研能力明显增强。
5.工作室能够较好发挥引领与辐射作用。
6.工作室建设完善。
四、研培主要项目
1.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基本功训练、培训。
2.开展基于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新教材、新教法研究,开展教学实践探索。
3.开展新修订义教语文课程标准学习、研究、培训。
4.开展教学理论学习、培训。
5.围绕现代条件下如何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开展课题研究。
6.收集、梳理、总结研究成果,通过多种渠道,适时进行展示与推出,3年内至少出版一本成员文集。
五、工作室具体要求
1.明确工作室工作计划、要求与各项工作分工。
2.建立工作室QQ工作群、公众号、网络会议、网络直播讲座或教学等平台,定期、不定期推出工作室专题内容或展示成员成果。
3.收集整理、精选对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有较强指导意义的论文或摘要,及时发布到工作室网上园地,供成员学习、使用。
4.成员每月读1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每学期提交一篇有质量的读书心得文章。
5.强化读书意识,每月读一本文学名著及与之相关的文论,每学期提交一篇名著读书笔记;经常性记忆古诗文。
6.深入钻研课程标准、教材,研究课例,每学期提交一篇有质量的教材分析(解读)与教学建议(或一篇、或一组、或一册、或一类等)。
7.积极参加校际及县级教学比赛或展示活动,上好公开课,每学年不少于一次,每学期提交一节研究、展示课。
8.及时总结学习、研究与实践经验体会,积极撰写教育教学文章,每学年有1篇以上论文在县区以上获奖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9.主持或参与一个本学科或与学科相关的课题研究,并有实质性的研究,每年提交一篇课题研究成果。
10.经常性进行教学基本功学习、练习,将写字(毛笔字、铅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普通话练习作为日课,每周选择提交一幅毛笔字、钢笔字(铅笔字)、毛笔字。同时,经常性进行绘画(以简笔画为主)、课件制作与使用练习等。
六、保障措施
1.建立和完善工作室内部工作机构、管理制度,合理分工,保障工作室正常、有效运行。
2.依据市局工作室成员要求,制定成员管理规范,实行“退出与补入”动态管理机制。
3.建立激励机制,通过推荐展示、成果转化、优秀工作室成员评选等促进成员不断进取。
4.建立导师制度,从市内外聘请一批名师、专家担任工作室导师。
5.依靠市教科院,建立与上下、左右名师工作室的联系,营造工作室、民主开放的良好学习工作环境,请进来、走出去。
6.充分运用现代媒体、通讯技术等,通过网上平台、建立工作室公众号等开展培训、学习、交流、展示。
7.加强与科研机构、出版部门、报刊社的联系,促进成果形成与转化。
8.建立经费基本保障机制,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文件规定的专项经费、各学校科研经费为基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