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学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第二次预习作业

(2022-03-19 19:10:27)
标签:

教育

生活

成长

【网师过关作业.《科学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课程】

科学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第次预习作业

 

提交人:201371董艳

     2443565382@qq.com

安徽省霍邱县户胡镇中心小学

 

作业预习书中第四篇内容《情绪的控制和调节》 

1.结合生活、工作中发生的事件,理解情绪理论。(逻辑性)

2.觉察自己的情绪变化并记录下来。记录过程不分析、不评判,一边观察呼吸,一边记录内在出现的无意识想法,无需在乎书写的内容是否符合逻辑。只是如是的真实的记录内在的声音。(真实性)

3.结合课堂教学过程设计调动学生积极情绪的方案,实施方案,观察方案实施效果,提出问题,进一步改进的新思路。(完整性)

 

【作业正文】

我为情绪加码,情绪为我赋能

 

教育教学生活中,关乎着人的生命成长,我们很少谈及“情绪”对于人的发展所起的重要影响,我们甚至坚定地认为人的成长与他的行为即努不努力有关,而与他的心思即情绪变化没有多大关系。

这种偏见是不可取的。

王阳明说:心即理。事实上,情绪可以左右一个人的思想,影响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产生千差万别的看法,指挥着一个人做出不一样的行为,可以说,情绪是指挥官,一点儿也不错。

如此,了解情绪,调节情绪变化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就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了。

一、了解情绪理论,帮助学生发展

1.情绪认知理论改变着学生的认识。

对于一个人的认知或一个人对他人的认知也影响其情绪的变化。美国心理学家Arnold提出了情绪认知理论,他认为: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中间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同一刺激情景,对他的评估不同,引起的情绪反应也不同。刘老师提到了《邻人偷斧》这一故事让我想起了我和孩子们之间的故事《长成“喜羊羊”》。

那一天,校园异常安静,凭直觉,我想教室一定有故事发生!

“语文老师,语文老师,你终于回来了!”还没有放下包,孩子们就一拥而上,争着喊起来!

尽管孩子们在入校的第一天就知道了我的姓名,孩子们还是总是这样称呼我为“语文老师”或“老师”!我呢,在孩子们的呼唤声中,渐渐忘记了自己的姓名,尤其在他们面前,只知道自己是语文老师了!

“语文老师不在,这几天任务都完成了吗?”跟着孩子们,我瞅着教室的地面。

桌椅整齐,地面干净。这是我每天给孩子们的第一个任务!有些洁癖的我总是认为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心都是干净的!而,我一向非常看重心的分量!

“语文老师,你不知道,星期一,他们就像慢羊羊一样,七点三十了,地都没拖完!”贡乐乐的小嘴最快了!

“还有,语文老师,星期二还有人没写作业呢?”

“语文老师,蔡玉不想发营养餐了,说好累!”

“语文老师,电脑桌好像也没人问了!”

……

听着孩子们告的小状,真是哭笑不得,这种小状我早就习惯了,只是——

“懒羊羊——”寻着孩子们的声音 ,我看见赵长浩站在教室门口!

“语文老师,你不知道,这几天赵长浩的数学作业都没完成,像懒羊羊一样懒!”王琰古灵精怪,使人羡慕。

“是啊——赵长浩这几天可懒了,作业写了也不认真。”

“老师——赵长浩就是懒羊羊——”

很多孩子把“懒羊羊”毫不留情地送给了赵长浩。

“不能随便给同学送外号的——不过——”我看着眼前的一群孩子,想起了他们谈论喜羊羊的神情。

“注意了——注意了——今天起,我们班实行封号奖励制度!”我把嗓音提高一个八度。

“语文老师,什么呀?”

“什么封号啊,怪奇怪的!”

“语文老师,怎么奖励呀?”

……

孩子就是这样,每一次的兴奋和注意力的高度集中都是因为新鲜事物的出炉,这一点,我早就了如指掌。

“封号奖励就是,能积极领取工作并认真完成的孩子,表现出色超越自己的孩子,我们就叫他‘喜羊羊’。”看了一眼赵长浩,我的心紧了一下“上课乐于倾听,善于思考,积极发言,按时完成作业等等都可受到‘喜羊羊’封号的哟。相反,我们就封他做‘懒羊羊’好了——不过,这个封号制从今天开始执行,之前的都不算数的!”

“老师,这个‘喜羊羊’不是很好得吗?”黄薇薇质疑。

“那要是,喜羊羊太多了怎么办?”刘铜硕也表示了困惑。

和谐的班级氛围使得孩子们都会在第一时间内发表对班级管理的看法。

“那就——那就叫‘喜羊羊1号’,‘喜羊羊2号’,这样按顺序排吧!”和孩子们相处久了,也渐渐了解了他们的习性及他们的心中所想。

“老师,我们53个人啊,难道还要排到‘喜羊羊53’吗?”李洪鑫也开始参与起来。

“当然了,应该排到‘喜羊羊54’哟,别忘了还有语文老师呢?”我知道孩子是了不得的,从他们的身上我慢慢学会了怎样教育。

“噢——语文老师要做‘喜羊羊’了。”

“哦,我要做今天的‘喜羊羊1号’——”有孩子喊着跑开了。

“我也要做今天的‘喜羊羊’——”刚刚还在互相告小状的孩子们,一时间就叫嚷着各干各的事去了!

在这群叫嚷的孩子中,我听见了赵长浩的小声音。

一天难得清静,耳边的小蜜蜂少多了,我挺享受的。

“语文老师,今天都到‘喜羊羊18号’了,怎么还没有一个‘懒羊羊’呢?”放晚学时,几个女孩子跑到办公室,一脸疑惑。

“啊?——哦——今天的‘懒羊羊’还没出现吧?我们明天看看——”瞧几个孩子的神情,我的心早就开了花了!

“语文老师说,明天会有懒羊羊,你小心点啊!”

“你说,语文老师会不会不小心做了‘懒羊羊’呢?”

哈哈——

听着孩子出门的对话及他们爽朗的笑声,我忍不住笑了!

叙事教育倡导者王维审老师说:如果你想改变一个人,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及自己,遇到蘑菇蹲成蘑菇,遇到白杨站成白杨,这才是为师之道。其实,教育真的没有那么复杂,她只是需要我们经常到孩子的世界中去走一走,看一看,融入他们,成为了他们,和他们一起努力营造积极的情绪认知氛围,一起教学相长!

2.潜意识条件性情绪推动着学生的发展。

学习一点心理学知识的都了解巴甫洛夫提出的条件反射: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那么“潜意识条件情绪”又是什么呢?刘热生老师指出:条件性情绪也称潜意识,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是一种在条件反射形成和发生过程中,本人未曾意识到的或本人的意识不容易控制的情绪反射。刘老师提到了华生实验中儿童对白鼠的消极情绪反应,让我们想起了我和孩子们之间的一个积极情绪反应《带一本书去田野》。

 3月14日,阳光明媚,孩子们带上《笑眯眯大王》,我带着《高效学习》,我们一起去了田野。

 绿油油的麦苗,黄澄澄的油菜花,弯弯曲曲的田埂,田埂上毛茸茸的小草……还有孩子们嘻嘻哈哈爽朗的笑声,整个田野陶醉了。

“老师,我们可以读书了吗?”刚刚坐下,贡乐乐在对面的田埂上大喊,稚嫩的声音在空气里回荡。

“当然可以了!我们读书吧!”我听见自己的声音在空旷的田野里是那样的微小,微小到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如果不是风的加入。

孩子们安静地坐在田埂上,捧着心爱之书,风裹着淡淡的清香,从孩子们的发丝上拂过,那一瞬真是美极了!

“老师,我想和你坐一块!”韩振喊着,便从对面的田埂上跳下来,走进了麦地。

“哎——韩振——小麦苗会痛的——快点上来——绕过来!”借着风的力量,我对着韩振大喊。

“对不起——老师——我激动得忘记了——”小家伙喊着,就跳上了田埂,绕道去了。

“哈哈——”湛蓝的天空下,一阵阵笑声令人愉悦。

“用你们最喜欢的方式阅读——可以趴着——可以躺着——还可以背靠背——但不能伤害小麦苗和油菜花啊——他们会疼的哟——”带一本书去田野,我想给予孩子的是自由,是惬意的阅读时光,是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哦——”田野里再次响起孩子们的欢呼声,我知道,这声音传达着畅快的自由。

时间静静地流淌,微风中,我和孩子们都沉静在自己的书里,文字与自然的结合,给予了我们一次非同寻常的旅程。

“老师——老师——我们来诵读吧——”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田野里开始热闹起来。

“老师——我们诵读——”

“老师——我们对读——《沐浴古来之风》——”

“老师——我们比赛背课文——”

“老师——我们比《那诗意在乡土的歌》好不好——”

……

最后,在孩子们强烈地要求下,两条田埂上的我们,进行了《沐浴古来之风》的对吟,从《江南》到《敕勒歌》,从《长歌行》到《春日偶成》……从汉乐府到北朝民歌,从唐诗到宋词,第一次,我们在这间天然的教室里,自由着学习,学习着自由。

以天为帐,以地为床,自由再不过如此了!

“老师——我回去要在《品味乡土生活》上写一篇文章就叫《带一本书去田野》。”

“今天最开心了!”

“今天上课最自由了!”

“今天可没有上课!”

“今天最有意思了!”

“老师——我回去也写篇文章。”

“老师——我要在《那诗意在乡土的歌》里创作一首诗叫《带一本书去田野》。”

“老师——我也写诗。”

“老师——我写文章。”

“我写诗——”

……

回来的路上,孩子们还在回味着田野里的自由,都嚷着要创作,争得小脸通红。

“想写就写,能写就写吧,不能写不勉强——”看着他们通红的小脸,免不了逗一逗他们。

“我可以!”

“我能!”

“老师,你不要看不起人哟——”

“我们都写给你看!”

“老师——你等着瞧吧——”

哈哈——

笑声追着脚步,在风中奔跑。

走进自然,给予孩子自由,他们的视野开阔了,心境打开了,情绪被点燃了,这种积极、健康、和谐的学习生活方式,这种潜意识条件性情绪推动着孩子的学习,我们收到的效果定会使人意外!

二、调节情绪变化,改变个人心境

  情绪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如此重要,那么消极情绪可以调节吗?能否把人的情绪带向积极呢?下面,是我觉察自己的情绪变化

3月14晚,接到教科室电话,让把申报的“安徽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申报书再整理下,并没有具体说如何修整,也无经验,更无借鉴,我便焦急起来。

3月15日早上,一进校园,几个孩子就打起了小报告。

“董老师,就是杨春浩不打扫卫生,在打乒乓球!”

“董老师,好多人都在外面玩,不找我背书,你去看看吧!”

“董老师,你啥时候评二月的‘阅读小明星’?”

脑子里还缠绕着昨晚的事情,听了孩子们的汇报,一时间,火就烧到了眉毛。

“走走走——天天有说不完的事——真是吵死了——都给我出去——”没有控制住情绪,近十年来,我第一次冲孩子们大吼。

“董老师,这是咋了——”出了门的孩子们还在困惑着。

我意识到自己的情绪不当,闭上眼睛,静静地坐在了办公桌旁。

这一坐,脑海中的诸多事情如电影般一幕幕都涌了上来。

“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申报书的修改,材料的再整理……”

“名师工作室的方案制定,计划……”

“送教的课题选择,备课……”

“市级课题的开展,中期报告的撰写……”

“教研活动的方案制定,后期选拔教师参赛……”

“一摞作文没批。”

“网师学习还没有进入正常轨道……”

……

越坐越想,越想越多,孩子们的欢闹声传入耳朵,再无平日的愉悦,脑子越发沉重,如点燃了的爆竹一般,随时都可能爆炸。

焦虑,焦虑,焦虑!

“艳姐,我按照你讲的写的说课稿,这行不行?”

“你自己看着办吧——我有点儿累——”

脑子一片混沌时,要上县级数学公开课的李老师,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了我们的办公室。

李老师看了看,悄悄走了出去,我望着她的背影,自责起来:你这是怎么了?啥时候这样对待同事了?

再一次安静下来,发现:好像自己很久都没有听音乐了。

打开酷狗音乐,李健的《尘缘》飘进了耳朵里。

闭上眼睛,静静地沉入音乐中,脑袋里的东西渐渐远去,整个人轻松了许多。

脑袋里的东西越来越少,音乐时有时无,我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整个人飘了起来。

身体膨胀……身体缩小……我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

我忘记了我自己,我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静坐……醒来……心思纯净。

研究发现:聆听放松音乐,可以使个体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自主神经活动平衡,降低焦虑水平。最近,被诸多事缠绕导致烦躁、焦虑的我,情绪在音乐中得以缓解。

三、改变情绪走向,推动教学发展

   一直以来,《道德与法治》因其内容单一,课堂上孩子们学习热情不高,为了改变这种课堂现象,在《美丽的冬天》一课的教学中,我做了以下设计。

第一版块:以诗唤醒,冬天在哪里?

因爱诗,依据《道德与法治》一些课的编排特点,将它们学成儿童诗的样子,我和孩子们已经不是第一次尝试了。

我将《美丽的冬天》一文改写成诗歌的结构,重新组织,成为一首儿童诗。

冬天在哪里

冬天在哪里,我去问河流

河流不回答,停下不再走

冬天在哪里,我去问青蛙

青蛙不见影,睡在洞里头

冬天在哪里,我去问妈妈

妈妈不说话,指指我衣袖

看到这样的内容出现在黑板上,孩子们的眼睛开始闪闪发光。

第二版块:读一读,冬天在哪里?

此时,一年级的孩子汉语拼音已经学完了,他们完全可以借助拼音来独立的朗读简单的诗文了。我让孩子们自由朗读上面的那首小诗。

“嗯,读得正确又清晰,真棒!现在我们借助拼音读一读,想一想:我在做什么?”送给了孩子们一个大拇指,肯定了他们的《三字经》选读,进入了下一版块的学习。

孩子们开始自由朗读。

五分钟后,一些小手举了起来。

“我在问问题——”坐在第一排的男孩子,小身体倾斜着。

“我在找冬天——”第三排的小女孩,心思细腻了些。

接下来,这两个声音在教室里此起彼伏。

“我找到冬天了吗?”我看了看孩子们的有些激动的小脸。

“青蛙冬眠了,它不回答我。”

“河流结冰了,它不回答我。”

“怎么妈妈,也不回答我呢?”

“我没有找到冬天!”

“没有找到冬天——”

教室里的空气被孩子们的声音淹没了,他们渐渐失望起来。

“看来啊——这个冬天藏得真是深呢——现在跟着董老师去找一找,看看能不能找到。”拿起书,我教孩子们读诗。

配上相应的动作,尤其在读“指指衣袖”时,我指了好几个孩子的棉袄袖子。

“现在,你们再自由读一读,想一想:我真的没有找到冬天吗?”孩子们又一次开始朗读了。

“我找到冬天了,妈妈告诉我了。”

“妈妈告诉我在衣袖上——我穿棉袄了!”

“冬天就在——就在我的身上。”

“你一个人的身上?”

“在我们的身上——我们都换上棉袄了——”

“噢——原来——冬天就在我们的身上啊——我们可真棒!掌声送给我们自己!”我伸出大拇指后,又拍起了手。

第三版块:说一说,冬天在哪里?

教室里的气氛暖了起来,孩子们的小脸红红的,我知道,这个时候再稍加引导,他们会更棒的。

“让你去找冬天,你会问谁呢?”我看了看孩子们红扑扑的小脸,把手一伸。

“我去问大树,可是大树的叶子都没了——”

“大树的衣服都脱掉了。”

“大树的羽毛落光了。”

“这个羽毛好——大树它是——”

“大树就是鸟儿——我姐姐给我读过诗的——也是董老师教的啊。”看着眼前的小姑娘,我想起了我们班的周璇,她们长得还真像呢。

“我想——想去问——天空——”坐在窗户旁边的小家伙伸了伸脖子。

“现在的天空,你们看——他的脸色可不好看啊——”送给小家伙一个微笑,我招呼着孩子们看天。

“老师——天空的脸是白的——不是蓝的了——”

“董老师,天空是不是吓得,吓得脸都白了?”

“就是的,这么冷,他又没有棉袄。”

“云朵走了,他一定吓得不行了——”

“冬天来了,这么大的天也吓坏了呢——”学着孩子们的样子,我比划着“大”。

“我想问问太阳——她上哪去了?”

“是啊——太阳一会儿来,一会儿走——好冷!”

“老师,你说太阳怕冷吗?”坐在北边第四排的女孩突然站起来,小脸上满是担心。

“是啊——老师,太阳也怕冷吗?”

“你们说呢?”我看着教室里的小眼睛,被孩子们的这个问题温暖了。

“太阳一定也怕冷,不然怎么躲起来了?”

“天空都怕,太阳也怕!”

“太阳给我们温暖,它自己也怕冷——好奇怪啊——”

“我们要太阳的温暖就够了,可是太阳要更大的温暖——是不是?董老师。”一个眼睛大大的小男孩把眼睛睁得大大的。

“温暖别人的人也需要别人的温暖!你可真了不起!”走到他的旁边,我给了他一个大拇指,他笑了。

我再一次感觉到:孩子就是天生的哲学家。

“跟我读一读我们自己写的小诗吧——

冬天在哪里,我去问河流

河流不回答,停下不再走

冬天在哪里,我去问青蛙

青蛙不见影,睡在洞里头

冬天在哪里,我去问妈妈

妈妈不说话,指指我衣袖

冬天在哪里,我去问大树

大树不回答,羽毛落光了

冬天在哪里,我去问太阳

太阳躲起来,她也怕冷呀

冬天在哪里,我去问天空

天空不说话,大脸吓白了

当我们的诵读声落下,随着我的夸张动作,孩子们笑得东倒西歪。

“现在,我们找到冬天了吗?”被孩子们的可爱样感染了,我的声音又软了一些。

“在天空上。”

“在大树上。”

“在太阳上。”

“在小河里。”

“青蛙的洞里。”

“在我们身上。”

“董老师,冬天这里有,那里也有。”

“冬天到处都是。”

“我们好好找就能找到!”

“原来,冬天就在我们的——”看着孩子们已经膨胀的小脑袋,我等待着他们的回应。

“眼睛里。”

我以为他们会接——身边,没想到,他们给了更深刻的领悟。

所以,不得不承认——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

第四版块:画一画,冬天在哪里?

读了那么久,说了那么多,孩子们的天性更是要照顾到的。

“你还会去哪里找冬天呢?在书上这里画一画吧。”指着书中雪山旁的那片空白,我期待更多的惊奇出现。

果然,十五分钟后,丰富多彩的画面被孩子们纷纷送了上来:裹着毛衣的毛毛虫;缩成一团的小鸡;流不出水的水龙头;包着头的奶奶;大喊冷的蚯蚓,发着抖的月亮……

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他们不敢想的,冬天在我们身边,也不仅在我们身边。

听着孩子们对画面的解说,我笑了,又一次笑了……

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孩子有一双洞察世界的慧眼,冬天,在他们的眼睛里,也在我们的心里,冬天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

孩子不仅是天生的诗人,他们更具有哲学家的天性,只是他们不是现成的哲学家,需要我们的唤醒、激活和释放。不管,我们以什么样的身份面对孩子,都应该有这种教育自觉,教学《道德与法治》之《美丽的冬天》,让我体会深刻。

王阳明说: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东西,不应该到外界去寻找,而应该往自己的内心追寻。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潜藏着巨大的潜能,只要我们带着目的练习,走向刻意练习,心中所有盘结,都由练习化解。

努力做到:我为情绪加码,情绪为我赋能。

 

 

 

 

2022年3月16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