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烟袋斜街

标签:
旅游 |
分类: 个人笔记 |
游览烟袋斜街是第一天游览的收尾“项目”。从什刹海北门向南面去的路上,烟袋斜街一闪而过,甚是遗憾,看看时间还有,就决定去一趟。游完了国子监和雍和宫,我们又叫司机驱车向西,前往烟袋斜街。
烟袋斜街位于北京市地安门外大街,是北京比较有名气的文化街和百年老街,据说是北京十大胡同之一。它东起地安门外大街,为东北西南走向,全长232米。据说,当时居住在北城的旗人,大都嗜好抽旱烟或水烟,斜街户户人家开烟袋铺。加上街道细长貌似烟杆儿,故称“烟袋斜街”。
烟袋斜街位于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核心区内,这里也是最近京城必来的网红街。以这里为起点,东西南北1.5公里内全是北京著名的打卡地:钟鼓楼—锣鼓巷—后海—什刹海都可以走到。烟袋斜街形成于元代,初称“打渔厅斜街”,清乾隆年间称“鼓楼斜街”,清末时期改称“烟袋斜街”,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之一。说起烟袋斜街的兴起,据说是元世祖忽必烈修建大都,布局是“前朝后市”,即从永定门到三大殿是朝,钟鼓楼后是市场,更由于开凿通惠河,可使南方货船直接到大都靠岸,各种商品源源不断供应大都市场。通惠河建成后,积水潭就成为了港口码头,吞吐转运南北货物,为使码头至鼓楼前有一通道,遂在积水潭至鼓楼之间修筑了这条斜街,缩短了距离,也成为当时这一带运输贸易的生命线。清代末年以经营烟袋、烟具、古玩字画为主,有“小琉璃厂”之称。街道内建有广福观、三元伏魔宫、烟袋斜街铺面房等文物保护单位,整体保留了传统胡同风貌。
当代诗人叶宝林游览烟袋斜街时曾经作诗:
后海波寒柳雾凉,一根烟袋点残阳。
银桥可载西山重,老店犹飞爆肚香。
梦落鼻壶闻烂醉,魂游瓦巷转悠扬。
斜街更比烟竿短,几步明清岁月长。
资料显示:与其它较为平民化的胡同不太一样,烟袋斜街在过去是典型为贵族官宦服务的高档商业区。会贤楼、庆云楼等门面气派且有档次,一般平民百姓是不会涉足这里的。辛亥革命清廷退位后,烟袋斜街又重新定位,经营古玩的宝文斋、敏文斋纷纷落户,后来开始形成民俗商业街。目前,以工艺品、服装服饰为主的零售业和以餐饮、酒吧为主的住宿餐饮业纷纷落户于此。
得益于其基本未变的胡同肌理、没有改变的基本建筑风格、富含历史文化信息及城市记忆的历史街区保护工作,2010年,烟袋斜街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行走在这条历史文化名街,如同穿越一条时空隧道。身边是衣着时尚的游人,用我们或熟悉、或陌生的语言沟通对话,也只为寻找胡同深处最具有时代特点的印痕。时光不语,却告诉了我们所有答案。
还没有进入烟袋斜街,就已经瞥见旧时景象:各式明清风格的老式店铺、金字招牌,特别是老字号十分显眼……走进去更开眼界,鳞次栉比的店铺一家挨一家,有似于我们去过的成都宽窄巷。不同的是,这里的店铺比宽窄巷要多得多。街道也要比宽窄巷长很多。宽窄巷全为青黛砖瓦的仿古四合院落,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最早是居住所用,后来才有店铺出现。
窄巷子是“慢生活”区,展示了老成都的院落文化,这些院落大多被颇有格调的酒吧、餐厅占据,游客和文青们扎在巷子里,闲散地度过整个下午,感受时光的停驻。窄巷子是以各西式餐饮、轻便餐饮、咖啡、艺术休闲、健康生活馆、特色文化主题店为主题的精致生活品味区。而烟袋斜街则是放低了姿态,更加民俗化,亲民化,是老百姓的“寻常巷陌”。“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经过修整后的这条街,既焕然一新,也整旧如旧,保持着建筑朴素典雅,明清风格典型有致,前店后居的形式呈现出传统的市井风情和浓郁的老北京特色。
酒肆茶坊、名楼老店、手工作坊、小吃特产、古玩字画……游人穿梭其间,小吃店生意不错,几乎都有人光顾。我们忍不住也凑了个热闹,“慎重”地买了三份桂花糕。尽管几乎是头一次买街头小吃,可是回去一看,竟然是凉的,桂花糕很生硬,一点不粘,还是买错了!
宽窄巷子的沿街传统特色立面保存基本完好,其中以院门的形式最为丰富。每家每户的大门呈现出不同风格、不同材料、不同朝向、不同尺度,有屋宇式、石库门等。加上黑灰墙与小青瓦做的窗花,整个街道的主调呈现出清代的特征,而烟袋斜街的店铺小楼的建筑业各不相同,各具姿态。整条巷子是由大青砖铺就,显得古朴干净。店铺都不太大,二层楼的的建筑都不多,主要是一层的灰砖小房,飞檐峭壁的居多。门面大多是新装修的,新鲜醒目,黑地金字招牌更加有身份——既显得传统,又显得正宗;也有保持老旧风貌的,门板和门框已经红漆脱落,斑驳苍老,尽显历史信息。









广福观始建于明天顺三年(1459年),是什刹海“十刹”之一 。广福观坐北朝南,分为东、西两路,西路建筑为白云仙院,经修复后较为完整,有山门、前殿和后殿,东路有部分建筑遗存,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天王殿、三清殿、三官殿以及东西配殿。广福观是北京什刹海地区保存较完整的道教建筑,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大清邮政信柜前身是隶属于地安门邮政局的什刹海邮电所,为配合烟袋斜街展现老北京文化、展示北京邮政的悠久历史,以“大清邮政信柜”命名 。
庆云楼是一家经营鲁菜的酒楼,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是北京“八大楼”(京城八大楼:东兴楼、泰丰楼、致美楼、鸿兴楼、正阳楼、庆云楼、新丰楼、春华楼)的前身。2009年庆云楼在原址上进行重建,2015年8月被授予“北京老字号”。
至于烟袋,匆匆忙忙间没有发现,而“烟火气”倒是很足,人气更旺。往西面“更深处漫溯”,行人减少,太阳已经西斜,余辉洒满了小巷……
时间不早了,尽管看上去里面仍有去处,可能还有许多“旧时光”,但是我们是押着时间来的,不能再“向青草更深处漫溯”了,让余辉作为这次游览“时光隧道”的收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