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孩子的暴躁(二)
父母批评孩子一旦有“扩大化”的倾向,便会促成甚至强化双方的情绪对立(讲述人:陈夏,公司经理)
在我们这些高中生的家长身上多少都有点儿“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我们店里的不少同事,高一时不重视孩子的学习,致使其成绩出现下滑,到了高二时,才心急火燎地给孩子请三四门家教恶补。而此时,父母对孩子批评“扩大化”的倾向也比较严重。当孩子一次月考没考好时,可能会默认父母对他的批评,心里也很懊恼;但如果父母老是“拔出萝卜带出泥”,细数他中学以来的种种“罪状”的话,那么90%以上的孩子会跟父母顶牛。
我儿子刚开始也这样,上高中后,孩子的自尊心变得更强了,双方之间对立的情况就更多了。我儿子就曾恼火地对我说:“我每天都学到凌晨1点钟才睡觉,比高一时用功多了,你为什么还不能表扬表扬我呢?”后来,我跟他平心静气谈了一次。他说,我可以批评他,但我也应该了解像他这样的高中生能默不作声地接受批评,其实心里就已经知错了。可我却依然不解气,非要把陈芝麻烂谷子都翻出来,这有意义吗?我仔细一想,也对!孩子反感父母搞“批评扩大化”,正因为父母“恨铁不成钢”的这一举动,让孩子觉得父母对他有成见、不信任。于是,我知错就改,送给了他一块表示“抗议”的牌子——正面写着“抗议批评扩大化”,反面写着“STOP!数到10再唠叨!”允许他在我和丈夫情不自禁犯错误的时候,“举牌”抗议。果然,这个办法很好,儿子每次举牌时都一脸笑意。而我一开始玩这种情绪“急刹车”时很不习惯,但一直坚持下来之后,我越来越感受到反对批评“扩大化”带来的好处了:儿子情绪好了不说,我们家的亲子关系也比过去和睦多了。
当你要质疑孩子的诚信时,一定要慎之又慎(讲述人:杨沿,记者)
高二时,我女儿以刚刚踩线的分数被分进了快班,成绩排名随之由普通班的“优等生”降至快班的“落后生”。这变成了她情绪的一个转折点,尤其是遇到高标准、严要求的数学老师后,她对数学的兴趣不升反降,让我和丈夫都很头疼。为此,我特意找了一位名师给她恶补,果然立竿见影,她的数学成绩一下上升到了90多分。可是数学老师却怀疑她作了弊。数学老师还当着我的面问女儿,能不能以人格担保自己没作弊,女儿说“能”,但我听得出她的声音发虚。后来我偷查了女儿的博客,才知道上星期她去老师家补课,从一名其他区先考的同学手中看到了全市统考的数学试卷。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我和丈夫的心情非常复杂,女儿考得差不要紧,但不能丢掉了“诚信”二字。丈夫想狠揍她一顿,可思量再三,我们最后放弃了这种硬碰硬的做法。我们先找数学老师说出了实情,恳请她假设孩子是诚信的,对女儿的数学学习提出新的要求。我们没有点破女儿的谎言,而是再三提醒她要补足漏洞,拿出“经得起考验”的学习成绩来。
在老师的帮助和女儿的刻苦努力下,她的数学成绩渐渐有了回升。2007年,她考上本科高校后,终于给数学老师写了封信,诚恳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她说她本来设想,如果数学老师把她的作弊行为上报学校给她处分的话,她就打算破罐子破摔的。同时,她也准备好了在父母指责她“不知羞耻、丧失诚信”的时候,跳出来拒不承认的。但是她完全没有想到,最终我们和老师都保持了“富有震慑力”的缄默,我们信任了她,而她为了对得起这份信任,拼尽全力证明了自己也有能力学好数学。作为“过来人”,女儿告诉我:“当父母对着孩子吼叫的时候,倔强、暴躁的孩子往往会为自己百般辩解,并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有时父母选择缄默时,这种安静的氛围反而会让孩子去反思,自己是否做错了、走错了方向。”女儿的这段经历提醒了我:孩子犯错时,父母不要急于去揭他们的伤疤,最好是点到即止,给他们留有冷静与反思的空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