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版纳勐景来(二)——南览河风情

(2012-12-30 09:16:09)
标签:

打洛镇

南览河风情

版纳勐景来

旅游

文化

分类: 云南

http://s4/mw690/ae1d1558xd206685d1a33&690图1.

二、南览河的傣家风情
    湄公河的支流南览河是中缅两国的界河,也有人称它为打洛江(图2),勐景来寨子就位于河畔。走出寨子,穿过河边广场,即见中缅边境229号界碑附桩(图3、4、5)。因为国界以河的中线来划分,两国岸上所立界碑就都叫作“附桩”。

 

http://s5/mw690/ae1d1558xd2066ef9d394&690图2.

http://s9/mw690/ae1d1558xd2067a7bdb58&690
图3.
http://s8/bmiddle/ae1d1558x7b6716fea457&690
                        图4.
http://s16/bmiddle/ae1d1558xd206e9ab385f&690
图5.

    我信步悠悠到河边,不期而遇的邂逅,正好闲情遇风情。探囊取出照相机,饱了眼福,也留下了这些照片。南览河上的一幅幅趣景,算是勐景来寨子的一处绝妙风景点了。
    从对岸过江到中国来的边民,或是过对岸去的傣族,一般接近傍晚的时候都要往回返。
    瞧这位缅甸老兄携妻过河,小小心心地却自顾自,把年轻漂亮的妻子远抛在身后不管了(图6、7)。深陷在男人呵护中的中国妇女啊,这下该知道什么是价值连城了吧。
    再瞧瞧这位露着一身天体的缅甸“精光哥”,真绝!扛着一箱购自中国的商品回家去,赤裸裸甩开大步河中走(图8、9)。大概是缅甸军政府长期的政治、经济不开放,压抑的老百姓出来找个机会自己开放一下吧。

 

http://s2/mw690/ae1d1558xd20682c4d111&690图6.

http://s6/mw690/ae1d1558x7b670d3397f5&690图7.

http://s12/mw690/ae1d1558x7b670d5466fb&690图8.

http://s10/mw690/ae1d1558x7b670d79c419&690 图9.

    当然,开放式地过河只是个案,大多数缅甸人还是半开放式地淌水过河(图10)。
    这位背着孩子的年轻父亲是刚由缅甸淌水回到寨子来(图11),肩背上半光着身子的小孩子一副神情安稳相,说明勐景来寨子一月份的天气温暖如春。

 

http://s7/mw690/ae1d1558x7b670e4b1e06&690图10.

http://s11/mw690/ae1d1558x7b670e595caa&690 图11.

    太阳才升起不久,一群妇女就从对岸的缅甸淌水过来了(图12、13)。那么早,该是缅甸人吧?两岸边民民族服装相似甚至相同,我也分辨不出她们是国人,还是缅甸人。
    南览河的旱季水浅,可以淌水过河,雨季水位上涨,自然不能了。雨季时,一位傣族大哥过河到缅甸去买麂子肉,干脆将衣服放进一个塑料袋,然后吹气鼓起塑料袋(图14)。他说,这能当作漂浮器来用。他还告诉我,勐景来寨子村民吃的糯米稻谷基本购自缅甸那边,不过,得要骑摩托车去,或是开拖拉机由陆路小道拉回来,自然不是游客出国通关的那种口岸。
    勐景来寨子里还有人去江那边向缅甸人租地种田种香蕉的。因为寨子里种粮的土地随着香蕉与橡胶的种植而越来越少了(图15),粮食必须靠市场交换来满足。

 

http://s4/mw690/ae1d1558xd206969cf173&690图12.

 

http://s8/bmiddle/ae1d1558x7b6719322977&690
图13.

http://s4/bmiddle/ae1d1558xd206ff28e143&690
                        图14.

 

http://s2/mw690/ae1d1558xd206a0fd02d1&690图15.

    傣族是一个跨境民族,在缅甸称为掸族,多聚居在缅北的掸邦。勐景来这个边境寨子一直都是个傣、掸混居的国际村寨。南览河两岸边民世代血脉相连,胞波情谊,属于同一个族源。从古至今,两岸居民们就是以这样不分彼此的胞波方式往来的。到上世纪60年代,中缅边界划定之后才有了国籍之别。但两岸边民似乎不在意,仍循古老的习惯往来至今。无须护照,也无须过关盖章的繁琐程序,水上陆上来来往往很自然。当然,非边民者勿试。
    勐景来寨子有人家近百户,世代据河而居。如今的变化只是饮用水引自远处山上,居民的日常生活依然以河为生(图16)。来河里清洗生活、生产的物品用具,是傣族妇女天天必做的功课(图17)。在河里捕鱼(图18、19)、捞青苔(图20)等传统的傣族生活方式,依然时时可见。南览河也因此而风情万种,充满了诗意。中午,见到拎着竹篮在河边地角摘菜的“老咪涛”(老太婆),我一问得知,家里正等着菜下锅呢(图21)。

 

http://s12/mw690/ae1d1558x7b671099db4b&690图16.

http://s16/mw690/ae1d1558x7b6710c0270f&690

图17.


http://s11/bmiddle/ae1d1558x7b6711bdb1fa&690
图18.


http://s7/bmiddle/ae1d1558xd206b583ce76&690
                        图19.

http://s4/mw690/ae1d1558x7b6710f5d233&690图20.

http://s16/mw690/ae1d1558x7b67110ab5bf&690图21.

    傣家儿童嬉戏玩耍最爱去的地方自然也是南览河(图22),瞧他们抓鱼捉虫的专注神情多生动啊(图23),夏天,这条河是他们的嬉水乐园,这必定无疑了。
    而南览河夏日的傣族沐浴风光也应该是这个边境寨子的一道风情胜景吧。不过,现在寨子里家家都有了太阳能和沐浴间,也许江边沐浴的傣家风情已经像版纳的大多数傣族寨子一样,早就成了往昔的记忆了吧。

 

http://s12/mw690/ae1d1558xd206beca6ceb&690图22.

http://s16/mw690/ae1d1558x7b671319ad1f&690图23.

    南览河在勐景来形成了一个河心岛。岛上有房子(图24),也种有农作物,一座吊桥连接起了勐景来寨子和河心岛(图25)。


http://s11/bmiddle/ae1d1558xd206ce03379a&690
图24.

http://s9/bmiddle/ae1d1558x7b671420b658&690
                        图25.

    勐景来寨子里一天的忙碌已过去后,鸟归窩,人回家了。这时候,河边的傣家广场上正静悄悄地散发着诗意的风情(图26-30)。
    南览河畔傣家人牧歌式的田园风情,全都是城里人的童话哎!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要诗意地栖居”。下一篇将说说勐景来寨子那些栖居的事了。

 

http://s16/mw690/ae1d1558x7b6715839aef&690图26.

http://s5/mw690/ae1d1558x7b6715843934&690图27.

http://s12/bmiddle/ae1d1558xd206d7dda5cb&690            图28.

http://s15/bmiddle/ae1d1558xd206d820fcee&690            图29.

http://s5/mw690/ae1d1558x7b6715b69ad4&690图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