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吃的不是饭,是温情(《读者欣赏》2012年第10期)

(2012-10-10 09:06:41)
标签:

《读者欣赏》

生活休闲

舞台

杂谈

文/杨小乱

http://s11/middle/adf8e8fcxcb82adb7303a&690
   

    去看这部戏其实是很偶然的,这次去香港本来主要是参加香港话剧团主办的为期两天的“戏剧创作与本土文化”研讨会,结果临出发的时候话剧团的朋友告知研讨会当晚正好有演出,而且尚有少量余票。我想着也正好,就决定去看这场话剧了。
    这部《有饭自然香》是今年香港话剧团的重头戏之一,它从一口白饭开始讲起,在一个小天井里面勾勒出20世纪60年代香港社会的缩影,着重描写了当时的香港人如何为了生存而拼搏以及他们的一些生活遭遇。将这么一个发生在50年前的香港人的故事搬上舞台,来对照现代香港人的生活状态,我们可以看到更多。
    这部作品源自香港话剧团的艺术总监陈敢权先生一年前读过的一本书—《由乐声牌电饭煲而起:蒙民伟和信兴集团走过的道路》。蒙民伟是香港著名的企业家,自1953年开始创办信兴行,受日本松下电器委任,成为其港澳区总代理,销售乐声牌产品。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蒙民伟先生将电饭煲带入了香港,从一开始的无人问津到最后不断改善不断打拼,终于改变了香港人煮饭的习惯,使得电饭煲成为每个家庭的必备家电。

http://s4/middle/adf8e8fcxcb82aa56f5b3&690


    《有饭自然香》的故事讲述的是历尽千辛万苦偷渡来港的大陆人阿标的故事。他饥饿难耐之时,在然香饭店偷了一碗饭,被众人抓到。好在众人同情阿标的境遇,他得以在然香饭店打工。而阿标也为了要赚这一口饭,发愤图强,因缘际会结交了做电器行的蒙老板,并得到了蒙老板的赏识,成为电器行的员工,得到了推销手提收音机以及几经改良的新产品—电饭煲的工作。虽然在戏中蒙老板主要是作为一个旁白的角色出现,剧中的戏份并不多,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陈敢权笔下的主角阿标重情重义、努力拼搏的品质是蒙民伟的投射。
    由于本剧的起源与蒙民伟有关,所以也就很容易地获得了信兴电器的赞助,在剧中也会常提到乐声牌电饭煲。值得一提的是,在舞台剧演出中植入这样的广告在香港舞台演出中是比较少见的,好在并未如之前我看的一些内地话剧一般,植入广告明显且突兀,这次演出的乐声牌电饭煲很贴切地融入了剧情中,并且对剧情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我想这也很考验编剧及导演陈敢权的功力。
    由于是讲20世纪60年代的故事,所以这部戏中很多桥段都借用了当年一些电影、报章故事的情节,虽然与如今的很多故事编写有所不同,显得老套或者过于煽情,但是也使得这个怀旧的故事更加能带动经历过那段日子的观众进入集体回忆。比较有趣的是,在这部戏的结尾,以戏外戏的形式让演员说出一句“现在为何还要演香港20世纪60年代的贫穷戏”(大概意思)来进行自嘲。

http://s10/middle/adf8e8fcxcb82a97cd039&690


    作为讲20世纪60年代的怀旧戏,本剧还特地设置了剧中剧这样的形式,在第一场和尾声中加入了片场的剧情,以此告诉我们《有饭自然香》是在片场中演出的一个电影。片场的两段戏,主要也是以现代人的角度去对比50年前香港人的人情冷暖。戏中结尾,众人在然香饭店围坐在一起,团圆和美,温暖人心。而在戏外,片场男主角在收工后却找不到人陪他一起吃晚餐,最终在黑暗的舞台上一个人孤独地吃着盒饭,灯光渐暗,剧落幕。两段结局并置,观众也就清楚地了解了创作者所要传达的意思了。
    中国人爱吃,吃饭对中国人来说除了充饥外,更是一种情感的仪式。“有饭自然香”这个剧名肯定有“有麝自然香”的意思,但在我看来,也是包含着各种中国人在饭桌上的情感。回望剧中20世纪60年代香港人家家户户之间同舟共济、不计酬劳守望相助的情境,作为一个现代中国都市人,也真的只有羡慕的份儿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