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列子臆说》有感
(2022-08-31 20:41:17)
《列子》是我国古代子书的重要典籍之一,经由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著述为《列子臆说》之后,那些寓意深刻的神话、故事变得深入浅出、生动幽默,虽然想要完全读懂实属不易,但每个故事包括的意义既深且远,要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去体会和感悟。
我读到了其中一个故事《列子学射》。原文是:“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日:“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日:“弗知也。”关尹子日:“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日:“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日:“知之矣。”关尹子日:“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列子学射箭,每一剑都射中了目标,于是他便跑去询问自己的老师关尹子。关尹子说:”你每一剑都射中,怎么样打中的你懂不懂?列子说实话:“不知道”。关尹子曰:“不可”,列子专心又练习三年,关尹子说你应该懂了,为什么每一剑都射中。列子说:“我懂了”。故事的最后揭示了其中的玄机:“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不要只追求结果,而忽视过程,我们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这个故事中,老师并没有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弄懂。
理想的教学,莫过于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精心呵护学生的求知欲望;用心启迪学生的思维与心灵。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乃是教学生学”。孔夫子也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很认同上述关于“启发式教学”的理念,老师教学生,切不能“满堂灌”,而应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基于生活的学习任务群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重视学习过程,由简单的结果启发到过程启发”等途径来进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