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是家庭教育中比较重要的方法之一,每个孩子都需要不断的鼓励才能获得自信、勇气和上进心,这就像植物必须每天浇水才能生存一样。就像陈鹤琴先生说: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来得好,但是鼓励法也不可用得太滥,一滥恐失其效用;刺激法若用得其当,也是很好,不过只可偶一为之而已。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家长会经常不自觉地在行动和语气上表现出对孩子的不满意。如孩子自己用餐具吃饭,弄得满脸饭菜,有些父母干脆自己来喂;小孩子帮助大人收拾碗筷,不小心打碎了盘子,大人马上说:“快离开,毛手毛脚的。”这些言行无疑使孩子心中刚萌生的信心受到打击,也阻碍了孩子尝试挖掘自我能力的意愿。因此,家长应该尽量避免对孩子的消极评价,相反,家长必须明白“去做”和“做成功”是两回事,“失败”只是表示技巧不够熟练而不应影响“去做”的价值。家长对孩子“不完美的勇气”要给予不断的鼓励和培养,否则孩子会随时产生挫折感,影响心智的发展。
从儿童角度来看,儿童应多受鼓舞,使他们的学习心境保持喜悦。这是适应儿童年龄特点和遵循儿童教育规律的。实践已经证明,一个人在愉快心境中学习,无论是感觉、知觉,还是记忆和思维,都会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鼓励还能增强儿童的记忆力和自信心,只有当儿童看到自己的力量时,才会产生积极活动的欲望和情绪,才能主动地去求知。
输出和输入信息,在鼓励的条件下能得到最大的畅通,对于12岁以前的孩子来说,就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家长对儿童坚持正面教育和诱导,以表扬和鼓励为主的教导方法,是维持和发展儿童浓郁的学习兴趣的根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