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和席勒教授聊金融(二)——每个投资者都是历史的缔造者

(2014-06-27 11:21:15)
标签:

saif

财经

席勒教授

行为金融学

朱宁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朱宁在耶鲁大学期间的论文导师是2013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席勒教授今年访华期间,两人进行了两次对话,涉及行为金融学、金融历史、金融监管与创新等话题。

 

每个投资者都是历史的缔造者

 

朱宁:你认为行为金融研究最重要的发现有哪些?
 
席勒:最重要的可能是让我们意识到金融体系远比我们原来想象的要复杂。一个或两个理论或者假说完全无法解释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运行。
 
同时行为金融学让者监管者和投资者都更多地关注金融市场参与者的想法。 这是一个内生性的反馈过程。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一个投资者都是历史的缔造者。
 
朱宁:你和法玛教授分享了201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但很多人认为行为金融和法玛教授的“有效市场假说”是矛盾的,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席勒:法玛教授也同意“有效市场假说”仍然是一种“假说”,仍然需要获得实证数据的支持。全球的金融学者都在这方面作了很多的研究,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投资者并不像大家开始想象的那么理性,而市场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有效。我也同意市场在很多时候是非常聪明和有效率的,但是可能并没有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地步。研究表明,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都有不少投资者可以预测市场的走势而获得优异的投资业绩,这本身就是对有效市场假说的有力挑战。
 
朱宁:如果市场真的是那么有效,我们就不用写这么多书了?
 
席勒:没错! (笑)
 
朱宁:为什么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在最初受到了很大的阻力?
 
席勒:现代科学研究中的突破性发现和理论越来越少了。就像有人说科学研究的进展是随着一个个墓碑形成的(意即随着老一代科学家的去世发生的)。经济学和金融学也不例外。 新的想法从来都很难马上被接受。对于金融学来说可能更难,因为金融学研究从一开始就一直只关注很少的几个主题,而且金融学“市场均衡”的观点与心理学研究没有特定的理论和固定体系的研究思路非常不同,因此就会在最初对行为金融学抱有很大的怀疑。但是随着行为金融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了行为金融学的价值。目前在金融学研究中已经不再有是否存在“行为金融”的争论了。大家都开始用行为金融的思路来思考问题。
 
朱宁:心理学如何看待行为金融学取得的研究成果?
 
席勒:我不是特别了解心理学家的想法。但是随着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的发展,有更多的心理学家投入到这方面的研究,也有更多的心理学实验资源投入了行为金融和经济的研究。 一些一流的心理学期刊开始设立特刊专门关注心理学在经济金融领域的应用,这是一个非常鼓舞人心的现象。
 
和我本人合作的心理学家并不很多,但在新的一代行为金融专家中,比如你本人,就有很多人和心理学家保持紧密的研究合作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