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兵部尚书、军事家、诗人——周世选
(2022-11-21 08:59:20)
标签:
杂谈 |
周世选,字文贤,号卫阳,明直隶河间故城(今河北省故城县)人。明初,故城镇以东沿运河一带田地荒芜,无人耕种。官府便在这里设置民屯,开垦荒地,称劝农屯。明洪武年间,周世选的始祖周贵,从安徽太平府采石镇迁徙河间故城,居劝农屯。周贵迁居故城传至第八代生周世选。由于周世选的四个儿子分别居住于大澹村、三澹村、周庄和李长林四个村,因而这四个村都被称为周世选故里。周世选幼年家贫,但酷爱读书。背负书箱到百里之外拜师求学,靠苦读成才。其为人心术中正,大器宇轩,端凝才华,敏练秀材。当时便胸有大志,耻于苟管。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参加北直隶顺天府乡试,中嘉靖戊午举人。大学士高拱被钦点主持北直隶顺天府乡试,因此,高拱成为周世选的座师。嘉靖四十一年参加礼部会试,中壬戌进士,初任常州府推官,掌管推勾狱讼之事。周世选为人正直,勤于治事,又因其出身下层社会,深知民间疾苦,因此,能够做到洞察秋毫,秉公治事。不久,明断之誉鹊起,渐闻于朝廷。
野望平芜秋色阑,疏云斜照雁南天。
临风杨柳流霜叶,夹岸村墟起暮烟。
渔唱寒汀孤棹迥,笛声衰草几人旋。
蓝舆远道催归思,篱菊喷香正烂然。
明嘉靖年间,日本政府支持倭寇向中国武装掠夺,以扩大财源。当时周世选巡防海上,力请常州郡及周边各郡郡公传檄拒敌于海上,不使倭寇上岸荼毒百姓。由于周世选布置严密,常州郡及周边各郡在倭寇大举进犯之时,果断破敌于海上。万历十八年,周世选先任南京工部侍郎,负责抗倭军队粮饷的筹措发放。后被
擢升南京兵部尚书,主持东南兵事。由于东南沿海倭患不息,周世选一面谨防、抗御倭寇,另一方面给朝廷上疏条陈防务机宜、御敌建议。由于周世选策略得当,布置周密,不辞辛苦,倭寇的嚣张气焰受到抑制,东南海疆基本巩固。因此,其弟子在为他作的传里这样称赞“东南半壁,终恃公以无恐”。
明嘉靖晚年,内阁大学士高拱想取代徐阶,进身内阁首辅高位,罗致党羽。因此,高拱以周世选座师的身份,推荐周世选进京。周世选被朝廷诏入京师,任礼部礼科给事中。掌侍从、谏诤、补阙、拾遗、审核、封驳诏旨,驳正百司所上奏章,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与御史互为补充,品卑而权重。周世选守正不阿,敢于谏诤。他上书朝廷,条陈时弊,侃直无所忌避。嘉靖皇帝死后,其子朱载垕(穆宗)继位,是为隆庆皇帝。隆庆皇帝在宫内驰马嬉游,甚至骑马上殿,视国事为儿戏。周世选上疏直谏,指出皇帝这种行为是“体统倒置,自亵威仪”,“骇四方之耳目,警海内之人心”,规劝皇帝“悯海内多事之艰,留神治道,锐意图维”,不可“恣意嬉游”。应将“诳诱”皇帝嬉游者治罪,以示杜绝此行为。当时,皇亲贵族占田已成严重的社会积弊,周世选又接连上疏,解决这一严重的社会积弊。这些行动使周世选忠直之声声震朝廷内外。
周世选一生为官,历世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但仕途并不平坦。曾因不受自己乡试座师内阁大学士高拱的私托,致使高拱怀恨在心。高拱挤走徐阶,利用自己是隆庆皇帝的老师这层关系,登上内阁首辅的高位。高拱当权,立刻罢免周世选,放归故里达十七年。万历六年,内阁大学士张居正联合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借助万历皇帝的母亲李贵妃,罢免高拱,“回原籍闲住,不许停留”!使高拱致仕原籍,终老新郑。张居正成为内阁首辅之后,搜括遗贤,起补周世选为户部给事中。周世选进京巡视京城兵营,条革积弊。同时,谏止万历皇帝大内操演。周世选不顾人微言轻,上书犯颜极谏,力陈内廷练兵之弊,万历皇帝接纳周世选建议。万历十年六月,一代明相内阁首辅大学士张居正逝世。十一年四月,万历皇帝抄了张居正的家。周世选受张居正的牵连,被万历皇帝开职南京任闲职,升南京尚宝卿、右通政和南太仆寺卿。周世选虽身在南京就闲,但他随分尽职,卓有声绩。后,改任南光禄寺卿。
不久,河南遭受疫灾,民不聊生。进而盗蜂四起,百姓苦不堪言。朝廷擢升周世选为右佥都御史,巡抚河南,驻节洛阳。当时河南因多年兵连祸接,造成土地大片荒芜。周世选在赈济抚恤灾民的同时,鼓励并资助百姓垦荒。数年间,开垦了十万余顷良田。同时,大兴勤俭节约,开源节流,裁撤冗员。对于土匪盗贼,俱以计清剿。迅速稳定了河南局势。朝廷遂晋周世选左佥都,旋晋左副都,归裝萧然。不久,擢升工部右侍郎,复转左督,理九门工,工成进二品服俸。由于抗倭兵饷供给及时,获得抗倭胜利。因周世选熟悉抗倭情况,因此朝廷改任周世选为兵部左侍郎,协理戎政。由于周世选条议营务,切中要害,兵威大振。周世选卓越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成为明朝万历年间南都的中心人物。随后,朝廷擢升周世选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兼户部右侍郎,总督江南仓场。周世选秉正执法并以身作则,带领下属对所有仓场的出纳逐个稽查。使“狐鼠辈罔敢肆奸利”。朝廷再升周世选为户部尚书。
当时,倭寇再次猖獗,东南抗倭形势严峻。朝廷在周世选户部尚书没有到任的情况下,改任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周世选在抗倭问题上,提出防御是根本。先后给朝廷上五疏条,八目十议为防守计策。倭寇侦察到周世选的防御措施,竟然不战而仓皇逃回岛国。由此可见,“东南半壁,终恃公以无恐”对于周世选是当之无愧的。
周世选还热心于家乡故城公益,在他南京居官期间,有次进京述职。在回南京时路过家乡故城,应当时故城县知县吴能进的请求,把刚续修完稿的《故城县志》带到南京,除自己批阅外,还请应天府尹李登为之修润,完稿后立即付之刊印。
周世选晚年患目疾,久治不愈,屡乞归休,最后万历皇帝特准致仕荣归。万历三十四年逝于故里,终年七十五岁。赐祭葬,赠太子少保。抚按题祀乡贤,更建特祠致祭。著有《卫阳先生集》十四卷、《故城县志》五卷传世。《四库全书总目》录周世选七言律诗一首《秋暮自西村道经卫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