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著名文学家铮铮铁骨——马中锡
(2022-08-02 09:42:58)
标签:
杂谈 |
马中锡,字天禄,号东田。祖籍大都,居燕山脚下。明初马氏祖先徒直隶河间府景州故城县马庄(今夏庄镇东马庄村),遂为故城人。其父马伟,性格率直。永乐二十一年中癸卯科乡试,初为南阳唐王府长史,因直谏忤逆宪王,宪王大怒,被解往京城治罪,家人亦受到株连。马中锡因幼小幸免于难。随后幼小的马中锡奔赴河南,向巡按御史诉说父亲马伟的冤情。明永乐元年后,以一省为一道,派监察御史分赴各地巡视,考察吏治,每年八月出巡,称巡按御史。巡按御史是代天子巡狩,察其各级行政官员,事权颇重。河南巡按御史听完马中锡的申诉,心中有数。立即赶到唐王府面见宪王,晓之以理。宪王迫于巡按御史的压力,同意释放马伟的家人。马中锡回到家中,在母亲的教导下再次进京师为父诉冤。马中锡在京城奔走辩解,其父方得赦免。不久,朝廷外放马伟陕西绛州训导,累官浙江杭州同知、处州知府,明英宗朱祁镇天顺七年致仕还乡。
马中锡自幼去勤奋好学,入甘陵书院与李咨同拜故城教谕、山东莱州掖县毛敏为师,从毛敏授业达九载!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十年中甲午科乡试解元,翌年参加礼部会试考中进士,初授刑部刑科给事中。任职期间,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当时,万贵妃之弟万通恃姊得宠,骄横不法,马中锡两次上疏弹劾。由于宦官、外戚把持朝政,马中锡两次受杖责于午门外,但始终不改其耿直的性格。嘉祥公主侵占民田,马中锡依法勘还于民。太监汪直、梁芳作恶多端,马中锡又上疏揭露,复论其罪责。耿直的性格,致使马中锡九年不得迁官。成化二十年,吏部会同都察院对任职期限界满的官员进行“考满”。马中锡以“考满”第一等级“称职”,外迁云南提刑按察使司佥事。不久,马中锡家父去世,于是回原籍丁忧。服阙守孝期满,复任陕西按察使司佥事。主要负责陕西延绥(今陕西省榆林市)的督学、屯田、粮食征集和库存。马中锡在延绥推行征粮屯田新政,有效地缓解了长期困扰边关地区的粮草供给问题。明孝宗朱佑樘弘治二年,马中锡以陕西按察使司佥事之职,被举荐为陕西己酉科乡试监考官,马中锡依照大明科举考试律法,结合陕西的实际,对乡试作了一系列的变革和规范,更趋完善和可操作性。乡试结束后,马中锡擢升陕西提学副使。
弘治五年,马中锡被朝廷召为大理寺右少卿,南京守备太监蒋琮与兵部郎中娄性、指挥石文通互相揭露攻击,牵连数百人,朝廷几次派人查询均未决。后来朝廷改派马中锡与司礼太监赵忠一同审理此案,弄清了真相。于是,娄性被革除军职,蒋琮被下狱治罪。不久,马中锡擢升右副都御史,巡抚直隶宣化府。弹劾罢免老贪官宣化府总兵马仪,革除镇守以下私役军士,使镇守宣化府的军队战斗力增强。大败了来犯之敌。马中锡除弊劾奸,有破敌之功,巡抚宣化府历经三年。三年后,马中锡因病辞官,回归故里,居家七年。
弘治十八年,启用马中锡巡抚辽东,还屯田于军,清理屯田十五万亩。弹劾镇守太监朱秀私置官店、擅自开办马市诸罪。收回豪强强占屯田之地,罢免其军籍。驱逐出辽东屯田之地。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元年,马中锡迁升兵部,历兵部左右侍郎。当时,太监刘瑾初得志,其死党朱瀛冒领边关军功达数百人。兵部尚书阎仲宇被迫同意,但马中锡坚决不同意。刘瑾公报私仇,矫诏改任南京工部,翌年勒令致仕还乡。入冬又被诬陷“侵盗边储”,被锦衣卫逮捕入狱。正德三年,马中锡被押往辽东,责成其偿还边储之缺。而实际情况是,辽东侍郎韩福作为刘瑾的老乡和亲信,把马中锡在辽东清理屯田收入粮食的十分之一送于刘瑾,因此,“边储”出现的达数千石的缺口就由马中锡来承担。辽东百姓奔走相告,午夜聚众为变涌向侍郎府,要为马中锡大人讨回公道。韩福面对聚众的百姓,惊慌失措,急忙赶往狱中,请马中锡出山安抚民众。马中锡忍辱负重,脱掉囚衣安抚百姓,帮助韩福度过难关。刘瑾得到消息后感叹马中锡在百姓中的威望和感召力,迅速结案,将马中锡削职为民,令其回家“闭门思过”,免于坐牢。虽然“侵盗边储”罪名虽免,但被韩福一伙侵吞的“边储”粮食,却由马中锡偿还。马中锡无奈,只得典卖田宅、告贷亲友,总算清偿完毕。正德五年,刘瑾被诛,马中锡复官巡抚山西大同。马中锡居官清廉,所到之处兴利除弊,任劳任怨,名冠朝野。
正德六年,爆发了刘六(刘宠)、刘七(刘宸)、杨虎领导的农民起义,吏部尚书杨一清建议由朝廷选派大臣统一节制各路军马,推荐马中锡为右都御史提督军务,与惠安伯张伟统帅禁军南征。马中锡受命出师,在彰德、河间大败义军,朝廷升马中锡为左都御史。当时,刘六、刘七在河间败走山东,进犯河南,南下湖广,抵达江西,复自南向北,直窥霸州。杨虎由河北败走山西,由山西东进直抵文安。与刘六、刘七汇合,破邑数百,纵横数千里。马中锡分析敌我双方的形势,认为义军本属良民,树旗造反是为贪官污吏所逼,如诚信待之,可达到不战而降的效果。于是,采取招抚政策。遂下令,“贼所在勿捕,过勿邀击,饥渴则食饮之,降者待以不死。”马中锡亲入义军驻地德州桑园,向义军“开诚慰渝”。刘宠欲降,弟刘宸道:“骑虎不得下,今阉臣柄国,人所知也,马督堂(马中锡)能自主乎?”遂罢降。义军相互约定,不许侵害故城马中堂(马中锡)家。马中锡受到别有用心的人诽谤,谓其“以家故纵贼”,遭言官弹劾,朝廷下诏追责。马中锡坚持自己的招抚观点,与兵部尚书何鑑意见相左。而刘宠、刘宸没有投降的迹象。朝廷任命侍郎陆完督师,召回马中锡、张伟。因为督师讨贼无功,马中锡、张伟同时下狱,张伟革爵。正德七年,马中锡含冤死于狱中,终年六十六岁,葬于故城。正德十一年,经巡按御史卢雍追讼其冤,方得平反昭雪。朝廷追赠原职,派员至故城赐祭、予荫。嘉靖九年,故城人为之建祠,孙绪撰写碑文。
马中锡一生为官清廉,多为朝廷所不容。但是一名伟大的文学家,极富文学才华。著有《东田文集》六卷、《东田漫稿》三卷、《宣府志》十卷等著作。其据民间传说改编的寓言小说《中山狼传》,以其个人平生遭遇为背景,寄寓其历尽坎坷后的反思,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中山狼传》以其鲜明的艺术形象和深刻的哲理内涵,揭示了“除恶务尽”这一千秋不变的真理。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东郭先生”和“中山狼”也已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
前一篇:老成大臣,临事不苟——王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