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性媒体
(2017-10-13 18:58:33)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段鑫星译著 |
因为青少年每天都在媒体上耗费大量时间,因为媒体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父母和其他成人都格外关注媒体,他们担心媒体对青少年发展构成潜在危害。这一部分,我们将把目光聚焦在对有争议媒体的批评上,并用有效的研究证据检验这些批评是否可信。下面要探讨的争议领域包括:电视与攻击;电脑游戏与攻击;电视、电影与青少年性健康;嘻哈与重金属音乐以及烟草广告。
大量的研究目光都聚焦在媒体在何种程度上激发了年轻人的暴力行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大多涉及电视,而被试大多包括了儿童 (Anderson et al., 2003; Cantor, 1998, 2000; Finney, 2006)。但是,如果把被试限定为青少年和初显期成人可能会更具研究意义,因为从全世界范围看,绝大多数的暴力犯罪都是15-25岁的年轻男性所为 (Eisner, 2002)。
但大多数关于青少年与电视暴力的研究都是相关研究,其中一个变量是青少年观看的电视节目,另一个变量是青少年的攻击行为。我们这本教材也多次指出,相关研究不能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有因果关系,只能知道两个变量存在关联。用这项研究来看,只能说明暴力电视和青少年攻击行为存在高相关;但并不能回答关键问题“青少年因为观看暴力电视而变得具有攻击性,还是攻击性的青少年更喜欢看暴力电视?”
为了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大量针对电视效应与青少年攻击行为的自然实验研究展开了。典型的有,把生活在同一环境如寄宿学校或夏令营的青少年(通常是男孩)分成两组,一组观看暴力主题的电影或电视,另一组则观看非暴力主题的电影或电视。然后两组中男孩们的行为记录下来,并进行比较。但是令人失望的是,这些研究结果没有说服力且不连贯,根本没法支持观看暴力电视会导致青少年更具攻击性的结果 (Freedman, 1988; Strasburger, 1995)。
各种研究总是喜欢证明是暴力电视引起了攻击行为,艾隆(Eron)和休斯曼(Huesmann)就做过一项纵向研究 (Bushman & Huesmann, 2002; Coyne, 2006; Huesmann, Eron, Lefkowitz & Walder, 1984)。他们从被试8岁时开始研究,一直追踪到30岁。研究中有三个关键的年龄点分别为:8岁、19岁和30岁。在8岁这个年龄点上可以发现,攻击行为和观看暴力电视具有相关性,这并不奇怪。但是,8岁时观看暴力电视的男孩可以预测19岁时会有攻击行为;而8岁时有攻击行为的男孩到30岁时会更有可能被逮捕、交通违章或是虐待孩子。
研究者和许多电视暴力的批评者都把此研究作为电视暴力引起攻击行为的权威证据(Anderson et al., 2003)。但是真是这样吗?仅有纵向数据还不能证明一事件引起另一事件。这项研究中,尽管可以得出8岁观看暴力电视的人与随后年龄段的攻击行为相关,甚至说8岁的孩子已经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且有暴力倾向的孩子更喜欢看暴力电视。所以这项研究证实的只是从8岁到30岁攻击行为的连续性,但是并不能证明在8岁、19岁或30岁任一年龄点上暴力电视可以导致攻击行为。更何况,观看暴力电视和随后的攻击行为有相关性并不适用女孩,也不适用全体男孩(Coyne, 2006; Freedman, 1988)。
无论如何,一项使用自然实验的研究却可以为“观看暴力电视会导致攻击行为”这一论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至少对儿童适用(MacBeth, 2006)。这一研究是针对加拿大某一社区(研究者称之为“Notel”) 在电视进入社区前后变化进行调查。他们将Notel社区孩子们的攻击行为与另两个社区孩子们的行为进行比较,这两个社区中一个只有一个电视频道称为“Unitel”,另一个社区有多个电视频道称为“Multitel”。在每一个社区,研究者对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攻击行为进行了观察,其中包括教师的看法、孩子的自述以及观察者通过与孩子交流,感受到他们言语和身体上的攻击行为。研究伊始,Notel社区的攻击行为明显低于其他两个社区,但是在Notel社区引进电视以后,其攻击行为呈明显上升趋势,以致两年后Notel社区孩子们的攻击行为等同于Unitel和Multitel社区。然而,这项研究的被试仅限于儿童没有包括青少年,所以我们也无法得知这些社区青少年的反应会如何。
尽管这项研究的结果颇具迷惑力,但总的来说,该研究也仅能为“观看暴力电视会导致青少年的行为具有攻击性”的论断提供支持。因为该证据更能说明观看暴力电视导致儿童的行为具有攻击性 (Browne & Hamilton-Giachritsis, 2005; Cantor, 2000; Paradise, 2006)。作为一位6岁双胞胎的父亲,看到自己孩子醒着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试图扮演电视剧《史酷比》(《Scooby-Doo》)里的角色,我可以想象电视对孩子的模仿行为有多么大的影响。然而,青少年毕竟不是儿童,他们的认知能力让他们更多的是思考所看到的电视而不是简单模仿。休斯曼, 一位“电视暴力导致儿童攻击行为”理论的坚定拥护者认为:“我们不必像关注儿童一样关注媒体暴力对成年人甚至对青少年的影响。媒体暴力对成年人只有短期效应,但真正长远的影响似乎只对儿童起作用”(Huesmann, Moise-Titus, Podolski & Eron, 2003, p.219)。
但这并不能排除电视暴力在某些情形下对某些青少年的暴力行为存在潜在影响,尤其是对那些由于个人性格和社会环境的原因已经具有暴力倾向的人(Browne & Hamilton-Giachritsis, 2005; Huesmann et al., 2003; Kronenberger et al., 2005)。也许真是这样,对某些青少年而言,观看暴力电视为他们自身的攻击行为做出了示范。但如果说这一论断适用所有的青少年,恐怕就需要比前面提到的自然实验研究和纵向研究更能得出因果关系的研究来支持了吧。
这些证据更有说服力的地方体现在电视暴力影响了青少年对待暴力的态度,使他们更加接受暴力行为,对暴力行为的受害者有较少同情(Paradise, 2006)。最近有两名学者在研究看电视与他们所称的“间接攻击”之间的关系,这种“间接攻击”类似我们在第8章中讨论的相关攻击。其中有一项研究 (Coyne & Archer, 2005),让300多名年龄在11~14岁青少年列出他们最喜欢的五个电视节目。其目的就是为了从数量和类型(直接或间接)上分析它们包含的攻击行为。结果表明,观看含有间接暴力内容的电话节目会使同辈群体表现出间接攻击性。尤其是女孩,受电视间接攻击影响的倾向表现得更为明显。这项研究同样也受到了媒体研究中“相关—因果”问题的困扰,但是尽管如此,这仍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和方向,值得深入研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