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和文化理念
(2017-09-04 23:57:44)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段鑫星译著 |
在今天,西方国家的高等院校大多推崇独立思考和智力探索两个标准。人们认为这两个标准是高等教育教学宗旨的固有成分,但一百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些标准是建立在个人主义的文化信念之上的。将以前的大学与今天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美国高等教育及文化信念的变化。
一个世纪以前,高等院校把宗教作为办学宗旨,开设宗教相关的课程,并把这些课程作为核心。例如,在拉斐特大学1896~1867年的招生目录中标明:学生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圣经》,人们虔诚地把它看作上帝的语言,是上帝制定的权威而又准确的学习规则。
高等院校不仅要学习宗教知识,而且要进行宗教活动。私立院校是这样,公立大学也如此。例如,在北达科他大学,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小礼拜堂做礼拜,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参加,唱赞美诗,读《圣经》选段,朗诵祷文。缅因大学要求所有学生每天早上到小礼拜堂做祷告,缺席15%及以上者将被校长警告。如果还不改正,将会受到学院的责罚。
但20世纪以来,宗教机构的力量逐渐削弱,个人主义作为主流信仰的力量增强。各高校也减少了对宗教的推崇,个人主义变成高校教育目标的基础。例如,彼兹堡大学1992年在办学宗旨中指出,“大学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学习积极的价值标准,如开阔的思维、个人责任感、互相尊重,在各种宗教的选择中,学生有更多的自由。”这些话明显是提倡个人主义的。1997年北达科在大学招生目录中说:“价值观念的教育比普通教育更重要,因为它的目标不是寻找正确的行为方式,而是让学生意识到选择是无法避免的。学生应该意识到选择建立的价值观基础,以及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大学宗旨的个人主义在这里也显而易见的。今天,高等教育的目标不是宣传具体的世界观,而是教学生作为个体如何独立地进行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