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会的产生
(2017-07-29 01:35:42)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段鑫星译著 |
约会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于20世纪初的西方社会。历史学家贝斯·贝利(Beth Bailey)曾经写过一本书,名字叫做《从前门到后座:20世纪美国的亲密关系》,介绍了约会在美国的产生。贝利(Bailey)描述了在20世纪初的美国中产阶级中,求爱的主要方法不是约会而是“拜访”,年轻男子可以在年轻女性的邀请下去她家做客。在她家里,他将会遇到她的家人。这两个年轻人在客厅里会被允许短暂的单独相处,他们或者聊天,或者吃一些她事先准备的甜点,如果有雅兴的话,她还会弹钢琴给他听。
在20世纪初的20年里,约会渐渐变得流行起来,到20世纪20年代初,对美国中产阶级的年轻人来说,约会作为普遍接受的求爱方式已经基本取代了“拜访”,这是美国亲密关系的一次变革,约会意味着走出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公共活动,这使得约会的地点从家里转移到了公共场所——餐厅、戏院或舞厅等,也使得一对年轻人从女孩家人“监视”的目光下转移到了无人干涉的公共场所。
为什么拜访渐渐消失而约会日益流行呢?是美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使然。其中之一便是美国人正渐渐涌向城市,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在家里拥有的生活空间更少了,因此,曾经是拜访中必不可少的客厅和钢琴不再是家庭的必备品。同时,与小城镇相比,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娱乐活动,年轻人有更多的地方去玩。汽车的发明和大批量生产也起了一定推动作用,它使得年轻人活动的空间大大增加,他们可以去更多、更远的地方。
约会的产生极大地减少了父母对他们的管束,同时给年轻人提供了性尝试的新机会。当拜访变得不再正式时,年轻的恋人就不需要在客厅里客套太多,家人也不会知道。我们不能确信“性解放”与从拜访至约会的变化是否发生在同一时期,但婚前性体验(不包括性交)已经开始为人们所接受。约会为20世纪20年代的“性解放”提供了更多的性机会。虽然从拜访至约会的变化标志着父母管束的减少以及年轻人独立性的增强,但是父母仍然通过宵禁维持了一定程度的管束(至今许多家庭仍然如此)。
约会产生的第二个重要性是它改变了求爱中男女力量的平衡。在拜访时代,女孩掌握主动权,她可以让小伙子来拜访她,也可以不让他来,但他不能让她请自己去拜访,否则将会被认为是粗鲁的、无礼的。但在约会时代,男性变成了主动者,他可以邀请她出来约会,但她不能邀请他。当然,约会几乎总是意味着花钱,花钱会增加他在亲密关系中的吸引力。于是,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观点:作为约会花费的回报,她给予他异性间的关爱。正如20世纪20年代的一个男孩写道:“当一个男孩带着一个女孩出去约会时,在她身上花去1.2美元(就像我那天晚上一样),他期望获得一点点回报(但是那晚我没有得到)”(Bailey, 1989, p.81)。
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拜访和早期的约会都发生在成人初显期而不是青春期,拜访被看成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可能是求婚的开始而不仅仅只是年轻人娱乐消遣的一种方式。因为在20世纪初,大多数年轻人在二十岁出头或二十五六岁时才开始结婚,他们在二十岁左右时很少出去拜访。当约会代替了拜访,约会成为了年轻人二十多岁时的一项主要活动。10来岁的少男少女没有父母陪伴是很少被允许出去的,直到20世纪中期,随着婚龄的推迟以及娱乐活动在高中校园的增多,年轻人在十来岁时约会才开始被人们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