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包办婚姻

(2017-07-12 21:19:52)
标签:

教育

文化

分类: 段鑫星译著

据早期记载,虽然浪漫之爱出现在各种文化中,但是在所有的文化中它并不被认为是一个稳定的基础。事实上,浪漫之爱应该是婚姻基础的观点在西方已经有三百年的历史了,但这种观点在其他国家仍然比较新颖Hatfield & Rapson, 2005)。婚姻在很多文化中都被看作是两个家族的联盟,而不仅仅是两个个体的结合(Dion & Dion, 1993; Stone,1990)。父母和其他成人亲属享有包办年轻人婚姻的权力,他们有时征求年轻人的同意,有时则不需要。在包办婚姻(arranged marriage)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通常不包括未来新娘和新郎是否对彼此有爱意——他们通常不了解对方——甚至他们之间的相容性。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对于婚姻的美好设想由他们的家庭根据他们的家庭地位、宗教和财富来定。经济因素通常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包办婚姻的文化传统包含了对于婚姻关系的不同期待。Hsu1985)曾经观察到在对婚姻亲密度的期待上,东西方文化传统有着截然不同的差异。在西方,年轻人希望婚姻能够带来亲密、激情和承诺,他们在婚前就离开家和家人,他们期望和结婚对象在成人期拥有最亲密的依恋。例如,在美国的一项全国性调查中,94%的单身美国人在二十几岁时一致认同“当你结婚时,你希望配偶是你的心灵伴侣,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Popenoe & Whitehead,2001)。

然而在东方,许多文化中都有包办婚姻的传统,而并非出自婚姻自身的需要。承诺在先,如果最终能够形成激情也是非常圆满的,婚姻中对于亲密关系的期待是非常含蓄的。相反,人们总是期望与他们有着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父母、兄弟姐妹形成亲密关系——最终和他们的子女也形成了亲密关系。

当前,受全球性影响,甚至婚姻包办的文化传统中对于婚姻的期待也开始发生变化。例如,印度有包办婚姻的传统,而且这一传统已经延续了6000年(Prakasa & Rao,1979)。然而,今天近40%的印度青少年说他们打算自己选择伴侣(Saraswathi, 1999)。仍然有大多数(60%)期望包办婚姻,但是相对于印度长此以往包办婚姻的传统而言,40%的人倾向于自己选择伴侣已经是一个很高的比例了。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很多包办婚姻的文化传统中(Stevenson & Zusho,2002)。在这些文化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为他们应该自由选择伴侣,或者至少在父母为他们选择伴侣时自己要扮演重要认知模式。全球化增加了个人选择和追求个人幸福的价值观,这显然与传统包办婚姻的价值观不一致。

因此,在很多文化中,包办婚姻的传统已经被修正了。今天,在大多数东方文化中,“半包办式婚姻”成了最普遍的现象(Naito & Gielen,2002)。这意味着在选择伴侣时,父母对子女的影响不再是简单的决定而不征求子女的同意。父母可能会给子女介绍一个家长满意的伴侣。如果年轻人对父母介绍的伴侣有较好的印象,他们也许会约会一段时间。如果他们认为彼此适合,就会结婚。半包办婚姻的另一种变化是年轻人自己遇到未来可能的伴侣,但是在开始约会或考虑结婚之前要征求父母的同意。

很难说半包办婚姻是否会成为一种永久的形式,是否是传统包办婚姻结束后的一种过渡形式。虽然半包办婚姻在东方文化中很普遍,但是年轻人不需要父母参与而自己选择结婚伴侣的现象也日益普遍(Saraswathi, 1999; Stevenson & Zusho,2002)。包括网络在内的婚姻介绍所也变得非常普遍,在亚洲文化中没有恋爱目的的消遣式约会仍然很少,但这种方式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流行,未来还有增长的趋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选择结婚对象
后一篇:同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