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居
(2017-07-15 20:21:10)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段鑫星译著 |
我不知道人们没有在一起生活就结婚会是一个什么样子。我想知道她是否会把袜子扔到水池上,是否会把牙膏倒着放,虽然所有的这些都是小事。
——彼得,25岁(in Arnett, 2004a, p.l 08)
在西方一些工业化国家,结婚逐渐不再成为伴侣居住在一起的标志。在美国以及北欧的一些国家,至少2/3的初显期成人都有过婚前同居(cohabitation)的经历(Kiernan, 2004; Michael et al., 1995; Wu, 1999)。瑞典的比例最高,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经历过婚前同居(Hoem,1992; Duvander,1999)。在美国,男性首次同居的平均年龄是22岁,女性是20岁(Michael et al.,1995)。对美国年轻人来说,同居是短暂和不稳定的。最新一项研究发现,半数的同居关系持续时间不到一年,10对恋人中只有一对五年后仍呆在一起(Bumpass & Liu, 2000)。相反,欧洲国家的同居恋人类似于已婚夫妇,呆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Hacker, 2002)。
然而,北欧和南欧在同居方面的情况截然不同(Kiernan,2002,2004)。与北欧相比,南欧的初显期成人更不可能出现同居现象。南欧的大多数初显期成人直到结婚时才搬离家(Chisholm & Hurrelmann, 1995; Douglass,2005),尤其是女性。也许根据南欧天主教的传统,同居被认为是不道德和耻辱的,而在北欧则不会这么认为。
年轻人选择同居部分是因为他们希望通过相互了解,提高最终能够结婚的可能性。的确,在美国对于20-29岁年轻人的调查中发现,62%的年轻人同意“婚前同居是避免最终离婚的一种很好的方式”(Popenoe & Whitehead,2001)。然而,婚前同居走向婚姻的人最终更可能离婚,而不是较低的可能性(Cohan & Kleinbaum,2002; Kiernan,2002,2004)。这或许是因为同居恋人彼此已经习惯了住在一起,然而同时他们需要通过多种方式保持独立的生活,尤其是经济上的独立,因为他们尚未准备好婚姻所必备的忍让。而且,甚至在开始同居前,同居的初显期成人和未同居的初显期成人也是不同的——更少的宗教信仰,对婚姻习俗有着更多的怀疑,更能接受离婚(Cohan & Kleinbaum,2002; Stanley et al., Wu, 1999)。因此,不是因为同居更可能导致离婚,而是因为那些与同龄人相比已经处于濒临未来离婚险境的年轻人更可能选择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