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父母的依恋
(2017-04-11 11:58:02)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段鑫星译著 |
“(我的爸妈)一直都在我身边,我觉得随时都可以走近他们,他们也经常说一些让我感觉舒心的话。”
“如果我真的遇到麻烦,我的朋友都会走开的。但我爸妈永远都会和我在一起。”
我们已经提到青少年认为父母是他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人,并且许多人从青春期到成人初显期都和父母保持着亲密的情感联系。一个有影响的理论把亲子间的这种情感关系描述为依恋理论(Attachment theory)。这个理论最初由英国的精神病学家John Bowlby(1969,1973,1980)提出,他认为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一样,亲子之间的依恋是种群中弱小的成员生存的基础,他们与能照顾和保护自己的成人保持亲密联系是必须的。Bowlby的同事,美国心理学家艾斯沃斯(1976,1982)通过观察母亲和婴儿之间的相关作用而描述了两种常见的依恋类型:安全依恋(Secure attachment)——当一切都正常时婴儿把母亲当作“探险的安全基地”,但是当受到惊吓和威胁时则向她寻求身体上的保护和安慰;不安全依恋(Insecure attachment)——当婴儿机警地试探周围环境时会反抗和逃避母亲这时的保护和安慰。
尽管大部分早期关于依恋的研究和理论都聚焦到幼儿期,但是Bowlby和Ainsworth都相信婴儿在幼儿期的主要照顾者(Primary caregiver)(通常但不全是母亲)形成了其一生中对他人依恋的基础。Bowlby引用了弗洛伊德的一个短语来说明婴儿与母亲的关系是“所有爱的关系的原型”(Freud,1940/1964,P.188)。根据Bowlby (1969)的研究,在与主要照看者互相联系过程中,婴儿发展了其一生对他人期望和关系的内部工作模型(Internal working model)。这意味着在幼儿期与父母的依恋质量将决定着其在青春期及成人初显期与朋友、老师、恋人、父母的关系质量。
这是一个富有挑战性并有趣的结论。第一,足够的研究证实在青春期与父母的安全依恋与一系列积极的结果相关。与父母的安全依恋对青少年的幸福、自尊、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许多方面都有关系(Allen & Kuperminc,1995; Allen & Land,1999; Juan & Nguyen,1997)。与父母有安全依恋的青少年也倾向于拥有亲密的朋友和恋人关系(Allen & Bell,1995; Laible, Carlo & Rafaelli,2000; Roisman,Madsen,Hennighausen,Sroufe & Collins,2001)。青春期与父母的安全依恋也预示着成人初显期的学业和职业成就、心理问题和远离毒品(Allen el.,1998; Cooperel,2004; O’Connorel.,1996)
依恋理论的预测:青少年的自治和与父母交流可以兼容。根据该理论,青少年与父母关系中的自治(可以自主决定)和关联(Relatedness)(情感上和父母亲密)应该是兼容而不是对立。这就是说,在幼儿期和青春期,如果孩子感到跟父母亲密并确信从父母那里得到了爱和关怀,那么当他们长大后也更可能以此发展出健康的自治感(Allen & Bell,1995)。安全依恋不仅能提升孩子对父母长期的依恋,也能给他们向外探索的自信,就是把这种依恋当作“探险的安全后方”。
研究证实了依恋理论的这种预测。自治和自立的青少年认为他们和父母有亲密、深情的关系(Allenel,1994; Ryan & Lynch,1989; Zimmer-Gembeck & Collins,2003)。而那些在构建自治的过程中遇到麻烦的青少年则倾向于报告和父母维持一个健康的交流有难度。自治和交流之间的不平衡(一方或双方太少)往往和一系列的消极结果有关,例如心理问题和滥用毒品(Allenel.,1994; Zimmer-Gembeck&Collins,2003)。
但是,这些研究并没有触及依恋理论的核心,该理论的核心认为幼儿期的依恋是后来所有关系的基础,包括青春期和成人初显期的关系。这些研究说明什么呢?由于在最初依恋研究中的婴儿现在已经是青少年,所以到现在为止只能提供那些数据。对大学生的一些研究试图通过让他们回忆儿童时期与父母关系的各个方面来重建那些早期的研究(Duemmler & Koba,2001; Kobak & Cole,1994; Kobakel,1993)。这些研究发现,与那些报告跟父母有不安全依恋的大学生相比,报告与父母有安全依恋的大学生更稳定的恋爱关系(Davis & Kirkpatrick,1998)和更亲密的朋友关系(Kerns,1994),他们只有较低的沮丧感(Kabak & Cole,1994)。这看起来和依恋理论认为的幼儿期的安全依恋是以后发展的坚固基础观点一致。但是,这种研究方法有赖于让人们回忆儿童期的记忆。另一个研究也不可靠,因为经常受到回忆的中断和现在与父母关系质量的影响。
几项关于依恋的长期研究对样本从幼儿期到青春期进行了追踪,并且给该理论的预测提供了形形色色的支持。艾斯沃斯和同事们在2000年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他们样本中72%的孩子在一岁时和二十一岁时提供了相同的依恋分类。一个研究发现,幼儿期和儿童期和父母长时间的分离预示着孩子在青春期和父母不会有理想的安全依恋,这与依恋理论提出的早期和父母分离会导致情感发展上的长期障碍论点一致(Woodward, Fergusson & Belsky,2000)。
另一项对于幼儿期依恋分类的研究预测了10岁和15岁孩子与他人的相互关系(Sroufe, Carlson & Schulman,1993)。当研究中的那些婴儿10岁时,研究者邀请他们参加一个可以考察他们和同伴关系的夏令营。那些幼儿期有安全依恋的孩子在10岁时表现出更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更自信并较少地依恋其他同伴。5年后,研究者们为他们安排了一个营地团聚来再次考察,结果发现幼儿期有安全依恋的孩子现在更开放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也更容易和同伴形成亲近的关系。但是,在最近的追踪中,研究者发现当样本中的婴儿到19岁时早期的依恋关系失去了持续的影响(Weinfield,Srouge & Egeland,2000)。
近年来,一些研究依恋的学者们已经修正了认为婴儿依恋是以后所有关系的基础的论断(Egeland & Carlson,2004)。取而代之的是,他们把婴儿期依恋看成是建设中的取向和期望,这种取向和期望会被后来儿童期、青春期及以后的经历所修改。这种观点也更具有双向性,不仅把依恋的本质归为父母的行为也归为孩子的性情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