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性与全球化
(2017-03-27 14:05:05)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段鑫星译著 |
全球化对同一性有实质性的影响,尤其对于处于青春期和成人初显期的青少年来说。同一性的两个方面与全球化有着显著的关系(Arnett, 2002a)。首先,像第一章所提到的那样,由于全球化的发展,当今世界的年轻人形成双重文化背景同一性,一部分根植于本土文化,另一部分滋生于与全球文化关系上。例如,印度高速增长的科技经济部门多数由年轻人来掌管。然而,即使是受过良好教育、作为全球经济全权代表的年轻人,他们依然情愿按照印度传统文化选择包办婚姻(Verma&Saraswathi,2002)。这样做一方面考虑到遵循印度文化传统,另一方面期望照顾他们年迈的父母。因此,他们的一重同一性是参与全球经济在高科技高速发展的世界中获得成功,另一重同一性,根植于印度传统,是尊敬家庭和个人生活的表现。
双重文化背景同一性的形成意味着伴随着全球化的同一性,本土化的同一性也被保留。但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许多文化已被全球化浪潮所席卷,特别是通过全球化媒体、自由的市场经济、民主的公共机构和制度、教育年限的增大、晚婚晚育提倡。这些变化总在改变着传统文化习俗和信仰,且更有可能会导向一个多重认同(Hybrid identity)而不是双重文化背景同一性,使地方文化和全球文化的要素一体化(Hermans&Kempen,1998)。
外来移民的增多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Hermans&Kempen,1998年),也使外来年轻人的同一性变得更加复杂。他们形成的同一性也许是一个结合了原生文化、移民地文化和全球文化的除血液融合之外的多重认同文化身份。此外,外来移民会吸取一部分移民地文化融入到自我身份确认中。因此,对于这个不断增长的世界性的年轻人群体,如哈门斯和凯朋(Hermans&Kempen,1998)所论述的,“不同的、甚至相互冲突的文化会成为他们多重认同文化身份中的一部分”(p1118)。
全球化所带来的与同一性相关的第二种结果是,导致自我混乱——菲尼所谓的边缘同一性——的加强。在本土文化遭遇全球化的过程中,大多数年轻人有能力去适应这些改变,并形成双重或多元文化背景同一性,这为他们在本土文化下生存和参与全球文化打下了基础。然而,对于某些年轻人来说,适应文化的快速变化就尤为困难。全球文化的概念、价值观和机会破坏了他们对本土文化惯例的信仰。同时,他们对全球文化的方式难以理解,从直接经验来看,这一切对他们而言太陌生了。在本土文化和全球文化的冲突中,他们可能被边缘化,排除在两者之外。
年轻人可能会被自我混乱所影响,而表现出沮丧、自杀和毒品使用等问题。在快速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文化的多样性导致了年轻人自杀和物质滥用率的急剧增长(例,Burbank,1988;Condon,1987;Leichty,1995;Rubinstein,1995)。这些问题的增加表明,处于传统文化中的年轻人在经历全球化所导致的社会飞速变革的环境下,试图确立稳定的自我身份的难度。然而,传统文化下的年轻人是否比西方人更有可能面临自我混乱,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